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山野論道|從貨幣起源論「去美元化」前因後續

文/導祖

近年來,全球關於「去美元化」的討論越來越熱烈,有關國家的布局脈絡也越來越清晰,本期導祖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下美元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秉承一貫討論問題喜歡追根究底尋「道」的原則,我們從原始社會開始說起。最開始,我們的先祖生產只能自給自足,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群間接觸的增加,開始了以物易物的產品交換,以自家之富餘產品交換取得短缺物品。隨着交換頻度的增加,先祖們發現這種交換太束縛範圍的擴大了,於是尋求一種中介媒質作為物品的替代,以提高交換的效率,這就是貨幣的起源。

一些當時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如食鹽、珍稀鳥類羽毛等,逐漸地,貝幣作為較多使用的商品貨幣出現,但是我們知道海貝殼作為貨幣有諸多缺陷,包括數量相對不足、體積較大、不易保管易損壞等,因此隨着商品交換規模的擴大,這種實物貨幣逐漸往金屬貨幣演變。金屬貨幣經歷了鐵、銅、白銀階段,最終人類選擇黃金作為主要貨幣並賦予其價值是歷史的必然。黃金雖然在化學上基本沒有使用價值,但是它性質穩定(不會與其他化學元素反應導致鏽蝕等)、沒有毒性、易於攜帶、易於開採區分、方便冶煉、硬度合適、比較稀有卻又不罕有,以及它的原子結構決定了它具有無與倫比的美麗金色。

在貨幣的整個發展歷史中,貫穿着兩個概念:信任和公平。人們賦予任何一種商品或金屬貨幣的功能,並不是因為其有多大的使用價值,而是一種普世信任,以及相信其可以公平地衡量物品的價值。即使是在貨幣這種承載信任的媒質出現後,人類間的交易信任仍然需要其他因素加持,因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嚴格意義上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就使外貿交易出現了「信用證」,電子交易出現了「支付寶」,銀行等第三方承擔了信用加持的職能。因此,在金融領域,「信任、信用、信心」是很重要的三「信」因素。

回過頭我們繼續看貨幣的發展,隨着商品交換規模和範圍的進一步擴大,金屬作為貨幣不易攜帶的弱點暴露得越來越明顯,加之社會信用體系和防偽技術的發展,從而出現了紙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各國紙幣多數以金銀等金屬作為發行的基礎,也有純以紙幣本位的貨幣機制,但後期缺乏有效管理最終崩潰,如中國的元朝。從元朝初期成功將沒有使用價值的紙幣作為全國唯一法定貨幣的經驗看,紙幣的價值是國家通過一系列措施賦予和維護的,包括控制發行數量、設置金銀平準庫、完善貨幣回收制度和嚴格打擊偽幣,歸根到底就是國家信用。而後期崩潰的原因,也是源自生產力倒退、財政支出大幅增加,從而濫發紙幣填補赤字,導致信用坍塌,這種情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出現了。隨着國際貿易的發展,各國發行的不同紙幣之間就必然存在着兌換,從而形成了匯率,傳統匯率理論認為匯率是由購買力平價(紙幣可購買一國商品)和鑄幣平價(紙幣代表一國金銀儲備量)決定的。當然現代匯率理論是極其複雜的,本文不擬展開。

二戰後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作為主要戰勝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手段建立了美元國家信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金匯兌本位,意味着美元成為第一個世界範圍的法定貨幣。但是,經濟發展規律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這個規律就是科技引領價值提升,帶動生產力發展的長期進度是慢於經濟短期名義增長進度需求的,更何況美國政府為了維持龐大的全球控制體系不斷增加財政支出,因此歷史重複元朝的一幕,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有爆發,美元發行量越來越大,通貨膨脹長期走高,導致1971年尼克松政府結束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後的石油美元機制乃至推行中的「芯片美元」,都是尋求以全球控制權把核心商品與美元掛鈎,從而使各國不得不繼續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但不能改變美元長期超發的規律。這種情況在2009年為解決次貸危機、2020年為解決疫情危機而不斷被推向極致,單位美元代表的實際購買力不斷下降,美元的地位被重新審視。

過往,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各國通過生產依託本國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產品,出口到美國賺取美元,用於購買本國所需的其他產品,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路徑亦是如此。但是,近年來隨着美元難以扭轉經濟規律不斷超發,疊加上美國政府當局的一系列騷操作,使得在國際政治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美元的國家信用面臨真正的質疑和挑戰。這一連串的騷操作包括:為了挽救本國經濟濫用鑄幣稅超常規發行貨幣甚至直接派錢,用毫無使用價值且價值也江河日下的美元,交換其他國家真實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產品,以維持美國人的消費,濫用美元信用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時,美國設置各種障礙阻止貿易盈餘國,也是美元儲備豐厚國,向美國進口其意向產品,而對美元儲備的巨大消納池美國國債威脅賴賬,並對俄羅斯已經實際執行,兼之打着「競爭」旗號製造摩擦和脫鈎,種種跡象不由得讓有關國家警惕,手中握有的美元儲備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變成廢紙,本國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可能白白為美國經濟和消費者做貢獻。我們前面論述過,沒有使用價值的貨幣能夠被賦予價值,最重要的是人為因素建立起的信任,而今美國政府和貨幣當局用實際行動破壞這種信任,有關國家未雨綢繆早做部署也是情理之中,「去美元化」成為一些國家共識也是趨勢使然。

目前各國的「去美元化」動作主要有以下幾個路徑:(1)虛擬貨幣的興起:虛擬貨幣的核心其實是「去美元化」,早期鼓吹的「去中心化」讓比特幣在互聯網世界「一統天下」是「去美元化」,近期鼓吹的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代幣也是「去美元化」,因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美國政府對虛擬貨幣扛着監管旗號窮追猛打,理解中國政府為什麼禁止虛擬貨幣在關境內發展而鼓勵香港嘗試,而新加坡等小經濟體可以有虛擬貨幣的市場空間;(2)以中國的市場和製造業為中心,以俄羅斯、中東、巴西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為支撐構建經濟共同體,用人民幣結算或以貨幣互換的形式進行結算;(3)主要對美貿易順差國有意識減少貿易順差,並且減持美國國債,將過往積累的巨額美元儲備盡量分散地投放到世界各地和其他資產,傳統貨幣黃金價格受到支持,誠然,美國的國家信用在某些國家仍然有效,美元也在相當長時間仍會是世界主要貨幣之一(注意:由唯一變成之一),美國也會採取種種手段盡量讓世界其他國家資源和勞動力繼續供養,但變局確已開始。

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了「去美元化」的前因,種種現象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釋,而一些結果可以預見,美國的通貨膨脹短期內仍然會高企,東歐、墨西哥、東南亞、印度等較貧窮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出口會繼續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強基石應是基礎科技的完全獨立自主。

相關閱讀:

品評四方|世界大勢所趨:美軍不斷軍演導致美元不斷弱化

美聯儲:人工智能可增銀行效率 難發現大型數據問題或偏差

人民幣結算國際貿易增長 王衛:資本市場人民幣國際化仍有空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山野論道|從貨幣起源論「去美元化」前因後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