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本港八成95歲以上長者患至少3種長期病  僅20%能完全自理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發表,本港有近80%的95歲或以上長者至少出現3種或以上長期疾病,僅20%長者能完全自理,對一眾亦已年屆60、70歲的照顧者造成壓力。(調查團隊供圖)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自2013年超過日本後,本港的預期壽命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本港一向亦有「長壽之都」之稱,近年來,長壽長者的數目急劇增加,百歲長者人口由2011年的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過六倍,本港百歲長者人口比例僅次於日本。

為發掘本港長者百年歸老的「危與機」和「喜與悲」,一個由本地及海外學者、醫護和社福專業組成的研究團隊自2011年起,以跨學科角度探討本港95歲或以上長者的生活及長壽之道,並於2021年開展第二期研究。研究團隊以電話訪問或面談方式接觸151位95歲或以上於社區居住的長者的照顧者,最近,他們發布了第二期《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受訪家庭的長者中,八成年齡介乎95-99歲,最年長為106歲;性別以女性居多,佔七成半。照顧者方面,超過五成半的年齡已屆65歲或以上,最年長的照顧者為92歲;八成照顧者為長者的子女。

研究發現,有近80%的95歲或以上長者至少出現3種或以上長期疾病,僅20%長者能完全自理,因而對一眾亦已年屆60、70歲的照顧者造成壓力。

根據研究團隊的訪問發現,疫情期間,有超過70%照顧者留意到長者的認知能力出現明顯下降,更有超過25%長者出現抑鬱情緒,常感到孤獨、緊張、害怕,嚴重影響精神健康。研究又發現,高齡長者中,有逾75%長者至少出現3種或以上的長期疾病,以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最為普遍;亦有近半長者出現視覺或聽覺障礙,約40%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僅有20%長者能在日常生活,包括進食、沐浴、穿衣、如廁等方面能完全自理。

社交狀況方面,近四成長者及過半照顧者經歷社交孤立,即一個月內接觸少於兩名親屬或朋友。此外,長者大多由子女供養,其次的經濟來源來自政府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這兩項津貼於2022年9月合併),近半照顧者表示有經濟壓力。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認為,健康問題及行動不便,導致長者自理困難,固然有損尊嚴,但對於一眾肩負照顧者重責、已年屆6、70歲的金齡子女而言,亦是一種挑戰,「要每天貼身照顧父母,實在力有不逮」,亦成為了家屬常選擇把長者送到安老院舍的最大原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表示,「今次研究結果顯示『以老護老』的情況非常普遍,年長照顧者力不從心之餘,亦負擔沉重精神和經濟壓力,我們必須從社會服務、基層醫療和樂齡科技入手,好好支援長者和照顧者。」

社聯則建議,應加強「醫社合作」推動基層醫療,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善用樂齡科技支援家居照顧使用遠程科技、智能健康監察設備更好地管理慢性疾病等。

除此之外,還應支援照顧者,提供多元化的照顧者喘息服務,包括暫託服務及社區互助網絡等。成立「照顧者社區支援隊」,以外展形式識別潛藏在社區的高危照顧者,提供即時資訊和支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本港八成95歲以上長者患至少3種長期病  僅20%能完全自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