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公共牙科服務不足,私家牙科診所收費平均數千元不等,對欠缺收入來源的長者來說是沉重的負擔,結果常常出現長者通宵排隊輪牙科街症的情景,令人痛心。衞生署早前宣布將位於香港、九龍及新界牙科街症服務的診所推行「初步登記」安排,以盡量避免出現求診人士通宵排隊的情況。有讀者向點新聞投訴,指新措施不單未能解決問題,早前疫情時期,政府更將牙科街症名額減少一半,儘管香港已經步上復常,可是診所卻未有恢復原有服務,令有牙患長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

疫下名額減半 長者排隊幾小時無功而返
據了解,位於大埔的王少清牙科診所,每逢星期四上午為市民提供免費牙科街症服務。讀者不滿指,診所提供的街診只有42個名額,十分不足,不少長者都曾經為了排籌而通宵等候,疫情之後政府更將名額減至21個,令情況更為惡劣。另一方面,不少長者對政府新登記服務未有了解,結果仍有不少長者半夜、甚至凌晨時分到診所門外排隊,白白等了幾小時卻無功而返。

新措施下,政府各牙科診所會於其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當天凌晨12時開始,為輪候人士初步登記個人資料及核對身份證明文件正本,每人只可登記一次,完成初步登記的人士無需繼續輪候,可即時離開診所。點新聞記者昨天(3月2日)凌晨4時到達診所現場,大門外雖然寫有「名額已滿」的告示,可是仍有4名長者在門外守候,他們都向記者表示不知道已經有新措施安排,結果無端浪費時間。

住在廣福邨的彭先生今年70多歲,幾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到王少清牙科診所做過2次剝牙手術,每次都是通宵排隊輪籌。近日彭先生再有一隻牙齒鬆脫,他曾到附近的私家牙醫檢查,平均收費1000元,而且要等20日才可以安排進行手術,牙痛難耐,彭先生決定凌晨乘坐的士前來等候牙科街症,未料撲了個空。他抱怨政府安排太少名額,過去有42個名額時已經大排長龍,現在再減少至21個,根本無法應付市民需要,疫情已經過去,政府不單要恢復原有名額數量,更應該增加更多名額。
4名長者各自回去後。記者繼續在門外守候,發現間中都有長者前來診所門口,看看還有沒有機會排隊輪籌。其中一名「摸門釘」的吳婆婆向記者表示,她有兩隻蛀牙痛了大半年,私家牙醫要2000元才能幫她剝掉牙齒,為了減省開支負擔,在朋友的介紹下前來牙科街症,她知道現時已經沒有名額,可是仍抱着碰碰運氣的心態,看看有沒有機會有空缺出現。

輪籌市民眾多 有市民提前13小時排隊
據診所保安Carman透露,雖然政府已經安排午夜12時派籌,讓市民不用通宵等候,可是除了長者,每逢星期四都有不同的人士前來輪候牙科街症,包括中年人、外傭及及長者的家人,有些是自己需要,有些是為了幫父母排隊。由於名額減少,現時前來輪籌的市民需要星期三的晚上9時到場,才有機會拿到當天的牙科街症名額,有些長者甚至會在星期三的上午11時前來排隊,整整預早了13小時。

胡綽謙冀增加名額 多管齊下應付市民需求
大埔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新社聯大埔地區委員會副主席胡綽謙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區內長者多,牙科街症的需求量自然大,他過去都收到不少長者反映牙科街症的情況,明白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困難。去年開始,他在分區委員會即就情況向衞生署反映,可是衞生署未有派人出席,其書面回覆指,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意增加名額。3月2日分區委員會的會議上,衞生署再次未有出席,令人失望。
胡綽謙續指,香港目前的私營牙科服務收費價格高昂,令基層市民及長者望之卻步,而政府所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全港只有11家,而衞生署轄下的40間牙科門診中心,每月只開放合共約4,000個免費名額予大眾,明顯不足以應付香港市民所需,部門以疫情為理由削減服務,現時香港已經步上復常之路,已經沒有借口不恢復原有名額數量。長遠而言,可透過增加公營牙科服務名額、加快引入非本地牙醫、簡化關愛基金牙科服務申請流程及放寬申請要求和加大宣傳力度、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納入常規公營醫療系統及推行全民護齒教育,全面完善香港牙科政策,應付市民需求,從源頭上降低市民未來對牙科服務需求。

記者曾向衞生署查詢情況。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回覆。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