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傾芫
故事的開始
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經濟特區30歲生日當天,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實際上,前海如今的地理規模與發展方向,同區域劃定之初相比,都隨着政策的不斷精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一片泥濘灘塗到滿眼繁華都市,前海合作區闊步前行的每一步,對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變革之地理規模
《前海方案》最大的特點之一,在於其面積大幅增加。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合作區」)原本的發展面積為14.92平方公里,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布,決定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擴展後的前海合作區包括共5個區域:原有區域14.92平方公里、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22.89平方公里、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23.32平方公里、機場及周邊片區30.07平方公里、以及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29.36平方公里。佇立深圳前海世茂大廈頂層,前海盡收眼底:前海綜合保稅區,滿載貨物的車輛往來不息;前海桂灣金融先導區,金融高管、白領IT才俊雲集;深圳西部港區,國際貨輪不斷停靠,滿載深圳製造、中國製造的科技產品,發往全球。
前海合作區面積大幅增加富有深意。首先,前海合作區120.56平方公里的面積比香港所有住宅、商業及工業用地總和(111平方公里)還要多,亦與內地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如:北京、天津、福建、四川等)面積相若。這表示在擴展後的前海合作區內,產業發展受土地供應制約的可能性將會減少。第二,擴展的區域大部分是深圳已經發展成熟的區域。合作區所在區域最少連接5條地鐵線路,區內其他生活配套齊全。這表示企業進駐擴展後的前海合作區時,可立即享用區內完善的生活和交通配套,從而縮短落地初期的適應時間。

歷史變革之發展定位
前海最初定下的發展方向是希望建設比肩香港中環的大金融中心,如果成功發展,其體制和金融業為主模將會與香港極為相近。但經過實踐發現,前海並不具備成為金融中心的天然資源與條件。
如今,前海重點發展創新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及專業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商業服務等六大領域。比如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台,推動境內外口岸數據互聯;涉外商事等方面的訴訟、調解,運行規則和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等等。「秒批」「一窗通」「一網通辦」……前海港澳e站通提供「註冊易」「辦稅易」「社保通」等223項服務,實現香港投資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辦理前海政務事項;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一次申請、按需發證」,審批辦理時間由49天壓縮至13天。電子印章綜合應用、商事主體歇業登記等創新做法更是在全國進行複製推廣。
重头戲:深港合作体制创新
前海將在深港兩座城市合作的歷史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深港合作將是前海規劃建設及未來產業發展的最大亮點 。前海直接被命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合作是該區域發展最為鮮明的主題。
前海地區地處粵港澳1小時生活圈的核心,「海、陸、空、鐵」各種交通資源雲集前海:這裏臨近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機場兩大空港。未來前海可在10分鐘內抵達深圳機場、香港機場,半小時內抵達香港中環。
港商港人知多啲

具體而言,前海合作區的發展透過推進與香港緊密合作,借鑒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商貿中心的經驗(包括法治化及市場化成功經驗),以期引入制度創新,探索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體制:
(a)司法體制:針對司法體制的創新,較為重要的成果是「港資港法」,即在前海合作區註冊的港澳台資及外資企業在訂立民商事合同時,可與合同另一方協議選擇適用的法律,其中選項包括香港法律。
(b)貿易及投資便利化:跨境貿易便利方面,前海合作區引入新的電子報稅及繳稅方法,並實施了「深港陸空聯運」。自2017年起實施,對在前海綜合保稅區內、擬經香港機場出口的貨物,簡化查驗程序。企業可在前海綜合保稅區完成出口貨物訂艙、打板、安檢等全部業務流程,送抵香港機場後可直接登機。
(c)金融改革:國家賦予前海合作區在金融服務方面兩個重要定位,分別是「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和「全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就此,前海推行了多項金融業務的開放試驗,包括允許當地註冊企業進行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資金池、跨境雙向發債等跨境交易。

為促進與香港緊密合作,前海合作區推出各項引入港資企業及便利港人的措施,不少屬稅務優惠及補貼形式的實質支援:
(a)引入港資企業:前海合作區推出不少針對港資企業的優惠措施,包括(i)對企業總部落戶提供資金獎勵,以及(ii)對特定行業(包括金融業、法律服務業、高端航運服務業等)的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此外,合資格的前海註冊企業(包括港資企業)可享有15%所得稅的優惠稅率(內地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般為25%),以及辦公室租金補貼等。
(b)引入香港專業人才:為便利香港的金融、會計、法律等行業的專業人士到前海合作區執業,香港與前海合作推動了資格認可、合夥聯營等機制。此外,符合前海發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在前海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超過15%的部分,由深圳市政府提供財政補貼。
(c)鼓勵及支援新一代人才創業:2014年由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協會、深圳市青年聯合會三方共同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為在當地創業的內地、香港及澳門青年提供創業啟動資金及各項補貼,並提供包括融資、會計、法律及人力資源等的創業相關服務。

創新驅動 潛能巨大
制度創新策源地的先行示範作用,持續顯現。目前,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25項,建設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96家,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4家。2021年,前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715.07億元、增長10.5%。前海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65項,全省複製推廣82項,全市複製推廣203項。
從以上發展方向可以觀察,前海合作區強調內地與港澳地區合作,並主要以發展跨境及國際服務貿易為主。
香港受限於區域,經濟空間較小,通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的空間進一步向內地延伸。前海合作區無論從營商環境還是各種制度都在向香港靠攏,便利香港企業在內地更好發展。前海擴區又擴容,讓雙方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和發展,有利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並且通過前海合作區這個平台,可以輻射整個廣東,乃至全國。
通過前海,連接香港,走向世界,實現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通。這正是前海傳達的「前海態度」。

附:有關前海的重要政策文件
粵港合作框架協議 2010年4月
該協議為粵港合作立下明確發展定位,其中列明前海地區為粵港重點合作區,集中創新行業管理制度和規則,共同拓展現代服務業市場。
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 2010年8月
經國務院批覆同意,給予前海地區全新的戰略定位,發展前海中心區(包括前海、後海和寶安中心區)為新的市中心區,主要發展區域性的現代服務業與總部經濟,並作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進國際合作的核心功能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1年3月
「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把深圳前海開發列為7項粵港澳合作重大項目之一。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2014年12月
自貿區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及對外開放的試驗場,涵蓋三個片區,包括前海合作區所在的前海蛇口片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年3月
「十三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提及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19年2月
強調前海作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的作用,並闡明前海在對外開放、法律體系以及口岸發展的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年3月
「十四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 2021年9月
為前海合作區到2035年的發展訂下發展目標及方向。工作內容主要圍繞深化制度改革、加快對外開放、推進服務業創新發展,以及地理上的擴充。
相關報道:
特區政府歡迎中央發布前海金融30條 加強港深金融市場對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