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文評武論|何為高才 香港人才戰略的初期迷思

文/吳志斌

2022年12月28日,特區政府新設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開始接受申請,其目的是招攬海外高端優秀人才來港發展,彌補過去兩三年因香港不穩定而流失的部分人才及吸納香港在發展「新征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專才,這也打響了近年來香港人才戰略的「第一槍」。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2月15日表示,「高才通」計劃在推行7周後,「申請人數突破一萬,申請者一半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目前已處理的申請約8400宗、已批出的申請約7700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聚集天下之英才,符合香港國際都市的定位和未來轉型的發展目標。然而,就在近日,一位名叫賀建奎的「人才」獲香港簽證,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廣泛熱議,也使得特區政府重新審視了現行人才計劃的法律漏洞,連夜「亡羊補牢」,修改「高才通」申請計劃的要求。

2018年年底,時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訪港,對外宣布其研究團隊利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在內地創造了天生對愛滋病免疫的一對雙胞胎女嬰,這成為世上基因編輯嬰兒的首例。眾所周知的是,基因編輯本就是違反醫學倫理和國家科研管理規定的行為。這一事件隨後讓賀建奎和其他兩名研究者在內地惹上了官非,並被深圳法院判定「情節嚴重」,裁定3人「非法行醫」等罪成,尤其是賀氏,更被判囚3年的刑期,相關衞生健康行政部門還將他列入人類生殖技術違法違規人員「黑名單」,終身禁止從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工作。刑滿出獄後,賀建奎在去年4月於北京成立了「賀建奎實驗室」,從事罕見遺傳病基因治療科學研究,強調自己會遵守道德倫理做學術研究,希望為基因治療平價化出力。目前,高才通申請者毋須填報刑事犯罪紀錄,這就讓如賀建奎這樣背負着案底的「人才」不費吹灰之力地拿到了香港簽證。對此,筆者不禁想問,何為人才?特區政府判斷高才的標準何在?現階段香港對於人才的需求度是否超過了對於人才品德質量「瑕疵」甚至有犯罪案底要求的寬容度?

首先,「高才通」計劃並非是移民計劃,但即便是一般的移民及求職申請,都需要出示所謂「良民證」,而至於個人的刑事案底是否成為簽證申請的障礙,這往往需要針對個人個案,作出具體分析。而目前「高才通」計劃根本不需要申請者申報案底,這是流程程序的漏洞。其次,賀建奎的簽證之所以引發爭議,並非是因為他曾有過案底,而是因為他所逾越的法律、道德和人倫的底線,已經破壞了同行對其專業信任。最後,從一個更為廣泛的社會認識層面來看,香港雖缺人才,但還沒有到「備位充數」的窘迫之境。要人才,更要德才兼備的好人才,還要防止部分心懷鬼胎之人,藉着「人才」之名,破壞香港現有的社會政治生態。

與賀建奎高才簽證的爭議性相比,有過之無不及的另一則事件便是部分內地孕婦意圖利用「高才通」計劃,來港生子。2月20日,在內地的社交APP「小紅書」上,一名來自杭州的33歲女子發帖表示目前自己懷孕27周,最近又獲批「高才通」計劃的申請,意圖在預產期5月底來港產子,並希望找尋同樣來港生子的「姐妹」交流。而在女事主的另一則帖子中,她曾發文指出自己已獲批「高才通」,但由於申請香港身份證要24個工作日,會影響自己來港產子的計劃:「本人已經25周,想盡快去預約香港的醫院,下個月太久了。」這位女事主的帖子並非是一則獨例,不少網友對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生育的行為表達驚訝,並批評樓主是騙取身份證來港產子,是徹底顛覆和無視了高才通計劃設立的初衷——「計劃本身是用作吸引人才,但『没有吸引来人才,吸引来一堆生孩子的。』」網友們的「吐槽」和擔憂不無道理,「高才通」計劃並不是不允許來港生子,但不是讓申請者以產子為目的來香港,很顯然的是,這位女事主無心來港工作,也可以說是「浪費」了香港高才的一個配額。

在賀建奎高才申請和借「高才之名」來港生子事件曝光後,特區政府反應迅速,先是判定了賀氏簽證無效,並將以「虛假陳述」為由,對其進行刑事調查,同時從2月22日開始,入境處要求高才申請者必須申報是否有刑事定罪紀錄,而針對已遞交但未獲批出的申請,亦會要求申請人補交相關資料。此外,針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相關部門也會全面加強相關的入境配套措施。

從表面來看,賀建奎的簽證和高才來港生子不過是特區政府人才計劃疏漏的反映,但從本質上來看,這更涉及到了香港社會近年來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黑暴運動恰恰暴露出,在國安法落地實施之前,香港極為容易成為內地和海外犯罪者的「避風塘」,而不申報案底,不進行刑事紀錄審查,更容易使得高才通計劃成為部分不法分子抵達香港的「便利通道」和「直升梯」。另一方面,內地孕婦利用相關人才計劃來港生產,行為上即便是符合法律程序,但從情感和初衷上,是對特區政府人才計劃的「傷害」,這無疑會加深香港現有社會資源的不平等、不公義的分配。而這種「揩政策之油」的行為同時也會加深兩地市民的芥蒂和誤會。

施政以結果為導向,但政策制訂更需要深思熟慮。「高才通」計劃本身就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嘗試,在初期的實施過程中有或多或少的漏洞和不足,這本無可厚非,但人才之戰,寧缺毋濫,更不能讓高端人才之爭,成為香港人財兩傷的猜疑甚至「內戰」。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

相關閱讀:

鄧炳強:將檢視獲批「高才通」可疑個案 違者會被拒入境

李家超:已優化高才通審批程序 冀各地人才來港

賀建奎被揭有案底 「高才通」簽證無效

「高才通」須申報刑事定罪記錄 未獲批申請人須補資料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評武論|何為高才 香港人才戰略的初期迷思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