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周品世界|從鐵幕到硅幕 布林肯訪華價值大打折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日訪問中國。

文/周德武

本周末(2月5至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展開訪華之旅,這是拜登執政以來美國最高層級的官員到訪。從中可以看出,中美高層往來已成為稀罕事,是中美關係緊張的一個縮影。

布林肯北京之行是落實去年11月巴厘島中美首腦會晤成果的一個實質性步驟,旨在為管制兩國競爭搭建戰略性框架。美方稱,將就半導體禁令、俄烏戰爭、貿易、人權以及台灣等問題與中方交換意見,進一步闡述立場,並尋求合作的空間。因此,對布林肯訪華成果多一份期待也是很自然的。

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更多採取「群毆模式」,即聯合及脅迫盟國選邊站隊,手段的差異性也被共和黨視為民主黨對華政策軟弱的證據。美國對華強硬派們正通過各種敘事方式,為中美關係的緩和製造新障礙。就在布林肯訪華之前,美國主流媒體不斷爆料,為中美關係吹冷風,使世界對布林肯之行的期望值被大大調低。

1月3日,美國國防部又向記者吹風,稱在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了一個疑似中國的「監測氣球」。正在菲律賓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為此緊急召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等人開會商討如何處置,拜登總統也聽取了事件的簡報,五角大樓最終建議不將氣球打下來。理由如下:一是這個氣球的飛行高度是在商業飛行軌道的上方,對美國不構成實質性的軍事及物理威脅;二是,儘管蒙大拿州地廣人稀,這個氣球差不多有三輛校車那麼大,零件的散落也會傷及地面人員;三是,相較於偵察衛星,「監測氣球」的情報附加值有限。美國軍事專家表示,五角大樓不建議打下這個氣球的另一個理由是,美國經常在中國沿岸進行抵近偵察,如果美方打下這個氣球,將開創一個惡劣先例,對美國今後抵華偵察帶來巨大危險。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此事時的用詞是「監測氣球」,之後迅速被「間諜氣球」取而代之,氣球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無疑加大了炒作空間。

美國五角大樓聲稱,發現疑似來自中國「監測氣球」。

美國媒體炒作「監測氣球」一事,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的U2偵察機事件,在美國人的觀念中,「監測氣球」大體上與間諜事件聯繫在一起的,他們也是這麼一路走來,並且是這麼幹的。在冷戰期間,美國經常派出U2偵察機對蘇聯上空進行偵察,由於飛行高度通常在萬米以上,蘇聯戰鬥機的空中攔截十分困難。1960年蘇聯還是成功打下了一架U2偵察機,美方起初極力否認,稱只是一次氣象資料的收集活動,並在國際上為此辯解,但蘇聯引而不發,直到美方進行了一系列充分表演之後,蘇聯才向外界展示所獲戰果,令美方十分尷尬,不僅活着的飛行員現身說法,同時U2飛機殘骸及所拍攝的照片均被公諸於世,既然人贓俱獲,美國只得承認,這起事件對美蘇關係的進一步惡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美國U2偵察機的飛行越來越不安全,美軍方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轉而研發「偵察氣球」以取代U2,由於這種氣球飛行高度甚至能達到4萬米以上,蘇聯難以發現,即使被發現,蘇聯也夠不着,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美國的間諜氣球大搖大擺地穿行於蘇聯上空。

無論是冷戰期間,還是進入後冷戰時代,美國利用間諜衛星、間諜飛機以及間諜氣球對中國抵近偵察是常態。2001年4月1日的撞機事件大家還記憶猶新,美國EP-3E電子偵察機在南海上空與王偉駕駛的殲-8戰鬥機相撞,美國偵察機在受損之後,強行降落在海南陵水機場,成為轟動一時的外交事件。美方在向中方道歉及作相應賠償之後,租用俄羅斯的「大力神」號運輸機,將EP-3E偵察機拖回美國。中方在韜光養晦戰略指引之下,採取大事化小的策略,釋放了美方數十名軍方情報人員,讓這個事件得以翻篇,為中美關係贏得了寶貴的10年戰略緩衝期。

美方軍事專家強調,「監測氣球」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出現在軍事重鎮的上方,究竟是挑釁還是一起意外事件?美國主流媒體將之進一步定義為「間諜氣球」,有意把氣球事件朝敵對方向引,這個敘事邏輯顯然更合「中國威脅論」的味口。但常識告訴我們,從情報價值而言,偵察衛星要比「監測氣球」管用得多。更何況,中國也不利用監測氣球搞什麼情報。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監測氣球去年才突破9000米的高度,而且是用於氣象和環境監測,與軍事情報用途毫不相干。基於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一直嚴格遵守國際法,無意侵犯任何主權國家的領土及領空;「在事實真相澄清之前,猜測及炒作無助於妥善解決問題,中方正在了解核實情況,希望雙方能保持冷靜及謹慎處理。」

當前中美關係的現狀不利於處理兩國之間的突發事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迅速從戰場的盟國變成了敵人,一道橫跨歐亞大陸的鐵幕徐徐落下,開啟了美蘇兩大陣營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而拆除這道鐵幕花了整整45年時間。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緩和之後,中美之間的戰略合作逐步讓位於戰略競爭,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出籠,預示着美對華政策的全面轉向,地緣政治的爭奪再次回到大國競爭的中心舞台,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標誌着中美關係從量變到質變。從美國對中興科技公司的打壓,到對華為公司的全面封殺,美國利用自身在芯片領域的技術優勢,聯合盟國,在中國周邊豎起了一道有形和無形的高牆。芯片是信息社會的糧食和基礎,從美國一家限制芯片對華供貨,到強迫世界其他國家及企業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及製造設備,這已完全超出商業的範疇。美國毫無掩飾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中國的核心競爭力,讓中國軍事遠離高科技。硅是半導體的關鍵原料,我們姑且把美國的對華圍堵稱之為「硅幕」,它是「新冷戰」的重要標誌之一。

硅幕的降下是這個時代的悲劇,意味着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和對抗至少持續數十年。自2018年以來,美國相繼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戰,把一切經濟活動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把自身的技術優勢武器化、工具化,美國社會對華好感度大幅下降,美支持中美關係發展的力量也被邊緣化。1月27日美國空軍機動後勤部司令、四星上將米尼漢直接向下屬發備忘錄,推測2025年中美兩國將開戰,要求下級單位做好準備,由美國將軍公開談論中美必有一戰令許多有識之士大為驚訝。據媒體透露,白宮正考慮今年5月禁止所有美國設備公司向華為供貨。如果說2019年還給華為留了5G以下技術出口的口子,而這一次則斬盡殺絕,企圖「封死」華為的所有活路。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華盛頓與日本、荷蘭國家安全團隊進行談判,最終達成了三國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協議。這個協議連同此前「芯片四方聯盟」,差不多在半導體領域完成了對華圍堵的高科技閉環。

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

從鐵幕的建立到硅幕的落下,不變的是美國的霸權,變的是美國的打擊對象;誰要是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利益,美國就會採取全政府模式予以打擊。從這個意義上說,布林肯訪華不會改變美國的對華競爭戰略,而是為競爭建立護欄,為中國戴上新的鐐銬。

布林肯訪華之旅被陰雲籠罩且節外生枝,凸顯了中美關係企穩的艱難,也讓北京之行的價值大打折扣。一些共和黨議員要求布林肯取消北京之行。「氣球事件」肯定會拉長兩國會談議題的清單,增加了對話的對抗氣氛。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想,正是因為中美關係的對抗性和危險性越來越嚴重,雙方坐下來談判更有必要。如果中美本着真誠的態度就管控危機建立框架,並對兩國關係的破壞性有所約束也是可以實現的,對於避免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惡化會有正面作用。期待布林肯北京之行排除干擾,為中美關係注入一點正能量。

(作者為大公報副總編輯 來源:「公評世界」微信公眾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周品世界|從鐵幕到硅幕 布林肯訪華價值大打折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