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生活|腕管綜合症 單車友常見

不少單車發燒友假日到跨灣大橋踩單車。

症狀手腕腫入夜手麻勁痛  坐姿伸展要留意

跨灣大橋落成後,吸引不少單車發燒友「慕名而來」,亦令與單車相關的痛症增多。有註冊物理治療師提醒,由於車道有不少急斜及急彎位,稍一不慎便容易扭傷、擦傷;而長期維持相同姿勢,更有增患勞損性的腰背痛或腕管綜合症等風險,建議留意踩單車的姿勢及單車設置,才能避免運動傷患,愉快享受踏單車的樂趣。

人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應是維持挺直的姿勢,以減低肌腱、骨骼、關節的壓力。因此在踩單車時,也應維持較為挺直的姿勢,盡量放鬆肩膀、頸部,背部保持自然向前彎曲,並將視角維持在前輪前方的位置,避免因為弓背抬頭時造成的頸部前傾;而手臂則應輕鬆地握住把手,呈現自然彎曲,避免將全身力量壓在肩膀與手臂上,以體驗更佳的舒適度。一旦要追求速度,軀幹便會不同程度屈曲,以減少迎風阻力而提升速度。當彎曲角度過大、維持時間又長,累積下來便會引致慢性傷患。

踩單車後的緩和運動同樣重要。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文說,屈曲角度主要取決於車把和車椅高度,而軀幹彎曲的角度對於下背的健康尤其重要,因此踩車前調整車把高度也非常重要的。到底調整至什麼角度才算恰當?鍾補充,當你把踏板踩到最低時,膝蓋能保持在25至30度的微彎,其舒適度、及疲勞感、疼痛感都是最低的。另外,也可以在每次騎單車20至30分鐘後略略休息,轉換一下姿勢。如有需要,甚至可站在路邊作一些簡單伸展,讓身體回復挺直姿勢,順道可欣賞大橋美景。

由於向前踏需要很大力量,因此很多人會將力量分散至手、腳及頸部,長時間握着車把,把重量壓在手腕,更容易出現腕管綜合症,那是指手掌的正中神經線在腕管內受壓擠,影響神經功能,而造成的綜合問題,例如手腕痛及麻痹等的感覺。常見症狀包括除尾指外四指會感到麻痹刺痛,夜間感覺尤其強烈,影響睡眠質素;手腕及手指腫脹令人無力握緊,影響日常生活。當腕管更進一步地收窄,徵狀便會加劇,還會引致拇指肌肉萎縮,影響拇指功能。鍾惠文說,大部分患者可靠休息、冰敷及電療,在數周內消腫退炎。手腕及前臂肌肉的伸展運動及軟組織的舒整手法,可以有效鬆解發炎及繃緊的組織。超聲波療法亦可助減低痛楚及控制發炎的情況。若痛症未有減輕,這時或需接受手術來減輕頑固的症狀。

另外,鍾惠文提醒單車友要多做伸展運動作為事前熱身與事後緩和,尤其在踩完單車後,頸部與腰背的反向伸展與牽拉動作,以放鬆手腕、手臂、肩帶、頸部及上臂線筋腱等。平常多練習,可使肌肉恢復彈性、放鬆長期被擠壓的肌肉;也可改善因踩單車的姿勢而引起的肩頸痠痛,尤其是頸部後方的頭大直肌、頭小直肌、頭上斜肌、頭下斜肌及頭外直肌等。

踩單車有益身心。

2招DIY檢查

腕管綜合症一般透過臨床診斷,但仍可透過以下方法自行檢測。

1. Phalen's test:

兩手手肘提起,手腕向下90度,手背貼手背,保持30秒。麻痹感會慢慢出現及愈來愈劇烈;

2. Tinel's sign:

將手掌掌心向上平放枱面,輕輕敲打腕橫韌帶,亦即是正中神經線位置,患者手指會出現觸電感覺。

如上述兩個臨床測試均出現麻痹或不適,就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患者應盡快找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及診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生活|腕管綜合症 單車友常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