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今日(4日)公布「十大兒童住屋標準」調查結果,住屋標準首位為逾86%受訪兒童票選出的「沒有昆蟲同老鼠的環境」。有兒童表示在家中不時會聽到老鼠叫聲而感到害怕,更擔心睡覺時被咬,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處理樓宇內的鼠患及衞生等問題。
此外,第二位是由近85%受訪兒童所選出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並且門是可以鎖上」,有兒童表示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他們也需要一個獨立及私人的生活空間;其次則是由近83%受訪兒童所選出的「有充足光源的學習環境」,有受訪兒童表示家中光源不充足,即使在白天亦需開啟光管照明,而長期於光源不足的環境下做功課,視力會受到影響而變差。
是次調查亦發現,在居於劏房兒童的選擇中,有獨立的廁所同浴室(75%)及有固定的煮食空間(70%)皆列入「十大兒童住屋標準」。然而,此兩項卻於居於其他住屋環境的「十大兒童住屋標準」中雙雙落榜。上述結果證明,對於劏房兒童而言,劏房環境無法滿足兒童基本的飲食及衞生需求。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期望,是次調查能夠增加社會對兒童住屋需要的了解,關注劏房兒童居住環境的議題,亦希望反映出兒童有能力為自己發聲。
相關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