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偉傑
近年不少教師相繼離開教學團隊,當中不乏學校的中至高級管理層,這的確為前線教師帶來向上流的機會。然而,晉升到管理層難免要肩負一大堆教學以外的行政工作,那麼醉心於教學而且教學效能大獲好評的教師,又能否不兼顧行政工作仍能獲晉升的空間呢?
師資培訓沒學管理 晉升後教學「食老本」
內地設有「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等稱號,目的是為了表揚教學表現特別優秀的教師。香港也設有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以表揚教學卓越的教師。獲獎教師跟學校爭取晉升機會自然會有較多的籌碼,但仍離不開在晉升後要兼顧行政工作的局面。在現時的教師編制下,一位單憑卓越教學表現、不用兼顧行政工作,仍能獲晉升到高級學位教師的可謂是鳳毛麟角。不少教師慨嘆學校「多了一位好上司,少了一位好老師。」畢竟教師在師資培訓期間並沒有接受任何管理學的訓練,不少剛獲晉升的主任或副校都要花大量精力應付財務管理、學校設施及資訊科技等非教學的行政工作,投身在課堂的時間無可避免地減少,甚至只能靠「食老本」,而非精益求精在提升教學效能上。
晉升制度埋沒熱心教師 彈性處理行政工作
當兼任行政工作是前線教師攀上晉升階梯的不二法門時,較進取的教師自然會把握每個能夠處理行政工作的機會,教學及關愛學生便不其言放在二線。另一邊廂,在公開試協助學生屢獲佳績及盡心處理學生情緒問題的教師,由於長期欠缺行政經驗在升遷上卻無人問津。再多的教學熱誠也彌補不了對現狀的不滿,淪為準時返工放工的上班族,而不是發光發熱的教師也屬意料中事。
直資學校在職位及工作的安排有其可借鑒的地方,例如他們當中有相信「鐵一般的衙門,流水一般的官」這個道理。教師可申請兼任行政組別,他們在該段期間可獲額外薪酬。在學期完結時,他們也可選擇留在該組別或純粹專注在教學上。另一方面,在公開試助學生奪佳績的教師獲發現金獎勵,他們卓越的教學表現更會成為評估升遷的重要環節。誠然,以上只是拋磚引玉的建議,但局方及校方實在有需要與時並進,為教師度身訂造更多的晉升階梯,而非抱殘守缺地跟隨現有制度一成不變。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