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丨從廣州荔灣區「圍院式管理」說開

對於「圍院式管理」,部分民眾認為可能有違精準防控精神。圖為廣州花地街道一棟樓臨時管控。(點新聞記者敖敏輝攝)

文/敖敏輝

25日凌晨,廣州市荔灣區疫情防控指揮辦公室發布通告,提出了疫情防控新的具體措施,其中提到「社區、經濟聯社、城中村、住宅小區等區域實行圍院式管理。」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接受外來人員來訪,相關區域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安裝24小時監控設備、嚴查48小時核酸和健康碼等。

「圍院式管理」作為一個新詞和新說法,立即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提出,難道要把人當豬牛羊雞鴨鵝之類的動物來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內地對於疫情的管理,出現了很多新詞或者組合詞句。有的是在國家防控部門在文件中明確過的,比如高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無症狀感染者、「動態清零」、方艙醫院等,有官方明確的定義,字面意思也比較明確,是為了方便疫情管理。各地方在應對轄區疫情的時候,也有一些自選動作,相應地出現了一些新說法。比如,封閉區、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等,就是最早從廣東流傳開來並被不少省市參照採用。

圖為25日,廣州荔灣區一小區已實行「圍院式管理」。(點新聞記者敖敏輝攝)

民間造詞的熱情亦不減,比如「團長」「管長」等,但這多是民眾自嘲的說法,或者玩法,無可厚非,無傷大雅。

去年以來,新造生詞的現象越來越多,有的新詞意義很明確,指向性強,但也有很多初看起來理解有些費勁,比如靜態管理、靜默。更難一點的,比如原地靜止、流動性管理、圍住撈乾,讓人不明就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此次廣州荔灣區新造的「圍院式管理」,引起民眾熱議乃至意見反彈,一方面,它是上述讓人摸不清頭腦的詞彙,有標新立異之嫌;一方面,「圍院式管理」不禁讓人浮想,自古以來農村地區的豬欄、牛欄、雞鴨圍欄,不就是在用磚牆或者竹木圍起來的院子裏生活嗎?

在筆者看來,網上出現對此的反彈意見或戲謔,除了用詞不太妥當、不符合民眾的詞彙釋義習慣,更大的背景在於,國家剛剛出台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推動精準防控,盡量減少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地方決策者表面上表態貫徹落實,實際上又可能「花樣百出」,在舊物上做換裝把戲。荔灣區民眾有理由懷疑,在低風險地區進行圍院式管理,是不是強化管控的另外一種說法。

當然,筆者相信廣州荔灣區未必會是在做換裝把戲,但網友的意見反彈,也正是給各級政府防控部門提了個醒,層層加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眾肯定不答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丨從廣州荔灣區「圍院式管理」說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