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接受點新聞專訪 陳抗生:香港中醫水準參差不齊 年輕醫師應赴內地進修

陳抗生指出,香港中醫目前還是存在水準「參差不齊」現象。(點新聞資料圖)

國家衞健委及中醫藥管理局選出第二屆「全國名中醫」,港澳地區首次有中醫入選,包括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顧問陳抗生。現年85歲的陳抗生有58年的臨床經驗,除自設診所外,還在港大及中大等院校傳授診療經驗,更以延長癌症晚期病人壽命等,為中醫學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香港中醫在歷史上首次獲國家評定稱號,是香港中醫走向專業化的里程碑。陳抗生在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收到這個獎感覺很驚喜,感受到了國家對中醫事業的重視。「要知道在回歸以前,香港的中醫師只得以『生草藥販賣者』做商業登記,連『醫療人員』的身份也不獲承認。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中醫師因名片上印有『doctor』字樣,而招致法律訴訟的荒謬事件」。他說,如今在「一國兩制」下,祖國為香港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盾,香港中醫逐漸走向專業化。「這次獎項雖然只頒給我一個人,但對香港中醫全體,無論是資深的還是年輕的醫師,都是極大的鼓舞,將激勵香港中醫『後浪』精進技藝,為國家、為香港多做貢獻」。

對於如何在未來培養出更多的「名中醫」,陳抗生指出,香港中醫目前還是存在水準「參差不齊」現象。中醫人才輩出離不開祖國培養,建議香港年輕中醫醫師一定要去大灣區進修,多多感受祖國關懷。

中醫可對癌症病症起到一定治療作用,而陳抗生在以中醫手段診治癌症腫瘤患者方面頗有心得。他說,中醫接收的癌症患者,通常是經西醫確診,並已接受手術、化療、放療而導致體質極其虛弱的患者。中醫以「扶正抑瘤」的思想原則,益氣養陰、解毒活血、清熱、祛瘀、散結,以此扶植患者體內的正氣。一些被西醫診斷只有不超過半年壽命的患者,經中醫治療後,可以明顯改善症狀或是病灶縮小,提高生活質量,使生存時間延長。

陳抗生強調,中醫知識的根本精華在內地,香港年輕一代的中醫宜多去內地取經,與大灣區中醫產業融合發展。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香港與大灣區的中醫業界將朝向專業化道路的方向,實現傳統醫學的傳承與創新。

李應生表示,中醫藥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是「治未病」,即未病先防。(點新聞資料圖)

此外,點新聞記者採訪到了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帶領香港中醫界做出貢獻的港區人大代表李應生。主要從事傳統中藥材的零售和批發的李應生,所經營的百成堂集團已有近百年歷史。

對於在抗擊新冠疫情進程中,香港中醫的角色和貢獻,李應生表示,中醫藥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是「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在整個抗疫的道路上,香港中醫藥發揮的作用主要在於防患、診治與合作三方面:發放防患物資,包括愛心湯包、連花清瘟膠囊等;對於確診的新冠患者,提供遙距診症、配送藥劑等支援;在內地醫護援港期間,與內地中醫團體合作抗疫,帶領香港中醫師進入病房診療紅區。

李應生提到,香港中醫藥發展有現在的驕人成績,除了本港中醫、中藥界的自律自強之外,實在有賴國家和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利用中醫藥進行治病防病養生其實已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建議進一步舉辦不同類型的推廣活動,以簡單易明的方式向市民推廣中醫藥知識,增加市民對中藥的信任度。中醫藥富含哲學智慧,讓年輕一代從小培養及認識中醫藥文化,可有效發揮香港中西文化匯聚的重要角色。

國家在2020年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銳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事業,為灣區居民提供更多的中醫藥診療方案選擇,配合國家健康中國的偉大戰略目標,提出要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共商共建共享體制機制。李應生指,香港的中醫藥業除了傳承中醫中藥,也需致力把中醫藥科學化。香港有3間大學均設有中醫藥學院,不單為業界培養精英人材,同時間亦鑽研中醫/中藥理學。香港目前正研究允許國內合資格的醫護人員前來香港的公營機構工作,此舉將有助兩地人才互流互通,發展大灣區中醫藥人才基地。

(點新聞記者周琳琳報道)

相關閱讀:

第二屆「全國名中醫」公布 陳抗生成香港首位入選中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接受點新聞專訪 陳抗生:香港中醫水準參差不齊 年輕醫師應赴內地進修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