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丨扶貧先要救經濟 政策措施要精準到位

文/葉文斌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這現象在新冠疫情下變得更為嚴重,樂施會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發現本港最貧窮與最富裕家庭的月入中位數差擴大,而且是大幅度的擴大,由2019年即疫情前的34.3倍差距,擴至今年首季47.3倍的差距;出現這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基層的低技能在疫情容易被取代,而高收入士的技能則難以取代,而基層婦女要留在家中照顧子女,亦令她們未能外出工作而影響收入。樂施會呼籲特區政府延長「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至年底,亦建議上調最低工資且一年一檢。其實,疫情下基層生計大受影響,特區政府理應從多方面着手,改善經濟,精準扶貧,讓基層人士能擺脫困境,改善自己以至家人的生活。

看樂施會的研究報告,當中一些數字實在值得社會警惕,例如在疫情期間,第一等分(即最貧窮的一成人口)在今年首季的家庭月入中位數,竟然較疫情前下跌逾兩成,但第十等分(暫且理解為最富有的一成人),收入卻較2019年上升了6.3%,收入不跌反增;筆者同樣關注到的數字,就是貧窮人士的失業率高企,今年首季貧窮者失業率高達26.1%,較非貧窮者高出超過8倍。樂施會就解釋,基層人士從事的行業最容易受疫情影響,成為失業重災區。換句話說,本來已經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在疫情下更為明顯,基層人士正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經濟要復常 扶貧要到位

事實上,只要人們能夠理順香港經濟的脈絡,就會明白今日基層人士「雪上加霜」,最需要的就是特區政府能進一步讓經濟復常。例如,疫情下從事服務業的基層人士生活大受打擊,甚至出現開工不足、失業的情況,再多的補助,亦可能只可以「幫到一時」,所以特區政府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先控制疫情,再進一步推動經濟復常;當內地、台灣地區以至海外地區的旅客再臨香港,不同行業的失業以至開工不足問題,都更容易解決,這是一種「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的想法。

至於樂施會的建議,不論是延長「臨時失業支援」計劃、提高最低工資等,倡議有其道理,關於短中期扶貧措施,筆者認為再增加免費的全日託兒名額,釋放婦女勞動力最為有效。現時不少婦女未能投入職場改善家庭的生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她們要照顧年幼的子女,根本沒有條件外出工作,若然特區政府能大幅增加專為基層而設的免費託兒名額,就能大量釋放婦女的勞動力,這做法雖涉及一定公帑,但絕對利多於弊,首先是讓大量婦女能投入職場,其次是託兒行業可發展起來,而且本港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婦女們的勞動力,可成為一大補充力量。

可參考內地扶貧經驗

說到貧窮的概念,本港所採用的是一套相對貧窮的標準,相對貧窮標準有其好處亦有其不足,由於以月入中位數作為衡量準則,變相在統計上,不論如何亦會有「一大批」貧窮人士,而計算方法亦未有考慮市民的資產,令數字難以百分百反映真實的貧窮狀況。其實,香港大可以參考內地採取的精準扶貧策略,內地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成績令舉世矚目;中央的方針,就是以精準扶貧的戰略作出規劃,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以至措施到戶精準等,這些到位的政策,都值得香港借鏡學習。

本港一直奉行資本主義制度,這種讓市場自由運作的理念雖好,但我們必須謹記,市場會失效,人們會失業,一個積極、有作為的政府,需要在扶貧等重要工作上,為貧苦大眾多走一步。

(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選舉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丨扶貧先要救經濟 政策措施要精準到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