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平衡保育與發展 搞活新田科技城

文/岳長庚

特首李家超即將公布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推動創科發展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上屆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大計,新田科技城是當中的橋頭堡。一年過去,政府在研究之後應作何改善呢?筆者認為,應該循規模要大、配套要全、聯繫要緊三方面來完善。

新田科技城比起以往任何一個創科項目,如數碼港、科學園等,更具野心。筆者贊同政府應為創科行業增加土地,但創科需要多樣化的配套,才能發揮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優勢。若要新田科技城成為「香港矽谷」,還須在多方面下功夫。

首先在規模上,去年公布的發展面積明顯不足。整個新田科技城佔地1100公頃,但只用一半作發展。發展創科不應只着眼於引入產業,也需要提供適當配套匯聚人才。科技城預料創造近15萬個職位,但只擬建住宅4萬多伙,遠遠低於一個新市鎮的規模,況且該處將設有新洲頭站,這麼少的單位數目實在浪費資源,又未能配合創科發展的需要。政府應將發展面積增至600至700公頃,住宅數目增至10萬伙之上,才可提供足夠私人住宅滿足創科人才所需,同時彌補本港公營房屋供應的長期落後。

科技城內也要建設足夠的人才公寓、商業、學校、康樂休閒等社區設施,以滿足「職住平衡」的需要。事實上,新田科技城寄託了整個香港創科的希望,未來一定會匯聚科研機構、大學、外資初創和內地企業等各類產學研力量,政府在規劃上如果不預留充足的空間作配套,無異於窒礙了發展空間。

再次,「北都區」成功的關鍵是要聯繫深圳的人才優勢和產業鏈優勢。新田科技城與一河之隔的深圳科創園,組成深港科創合作區,才能充分體現港深兩地優勢互補,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而新田科技城內的企業,也可借助深圳的供應鏈和產業鏈、人力資源等來進行發展。因此兩地的產業園區必須緊密聯繫、便利通關。

但現實所見,「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三個濕地保育公園佔地1220公頃,同時建議擴大香港濕地公園範圍。當中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主要由新田、三寶樹一帶的魚塘及濕地構成,將新田科技城和深圳科創園的核心地帶分隔開來,或許令兩地未能用好地理上的緊密聯繫的優勢。

因此,筆者建議整體「北部都會區」要重新思考保育用地規劃,要把保育用地化零為整,集中資源在貼近西邊米埔拉姆薩爾濕地的土地用作保育濕地,而活用其他地方較為零散的濕地。近日也有報章報道指,部分濕地緩衝區根本是荒地一塊,既起不到保育作用又窒礙發展,政府應該在推動「北都區」建設的過程中一併重新檢視濕地的保育政策和範圍。

國家「十四五」規劃網要香港定位為國際創科中心,新田科技城的建設是重中之重,應該將之打造成為一個讓創科人才匯聚工作及生活的綜合社區。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曾指,香港要不斷提升競爭優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社會對本港加快創科發展有共識,期待特區政府加快速度,善用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各方力量,參與「北都區」的發展和保育,盡快讓社會享受發展成果。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平衡保育與發展 搞活新田科技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