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中國何以能夠轉「危」為「機」?

文/梁建邦

狄更斯在其名著《雙城記》開篇有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節、也是懷疑的時節;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之所以長篇引用狄更斯的開場白,只因他這幾句話就是當前紛擾、顛倒世界的高度總結,所言不虛。

美國作為主導世界的超級大國,認定中國威脅其領導地位,遂全方位圍堵、遏制中國崛起。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加速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挑釁中國,劍拔弩張亦在所不惜。美國不顧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全面對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進行無差別加征關稅,而且還嚴格控制高端半導體晶片出口,不允許賣給中國,美國企業利益亦牽連受損。儘管在全球190個國家中,中國已是12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但美國卻全然無視這一事實,在輿論場上妖魔化中國。

由於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肆虐,在亞、非、歐三大洲,熱浪前所未有、乾旱、山洪和野火史所未見。包括科羅拉多河、長江和萊茵河等多條大河都在枯竭,水資源匱乏,由此加劇糧食短缺,在不同國家、族群之間引發爭端。誠如「蓋亞假說」的詹姆士·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所言,幾百年來人類肆意破壞生態,如今自然母親蓋亞報復人類的時候到了。

烏克蘭的戰爭讓人類的困境雪上加霜。美國憑藉歐盟和北約國家的支持,對俄羅斯發動代理人戰爭,憑制裁長期拖累俄國,而烏克蘭則一片頹垣敗瓦、人民生命不保。全球也因而面臨能源短缺、供應鏈中斷、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繼而通貨膨脹、乃至物價失控。由於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不斷減少,英國、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不得不為即將到來的凜冬費煞思量。隨着多個國家人民不滿,剛剛得以團結一致的歐洲隨即又出現裂痕。

在美國,通脹率暴漲至40年來歷史新高,為此,聯邦儲備委員會已經將利率提高至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目前,在Omicron疫情下,病毒傳播迅速,一些西方國家放鬆防疫、試圖與病毒共存,與中國的清零政策反其道而行之。無論如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急劇下降,中國也不例外。縱然有政府出手救濟,但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人民可支配的收入不斷下降。

當今世界宛如末世,戰爭、饑荒、瘟疫及傷亡,比比皆是。然而,新時代、新規則亦由此醞釀、呼之欲出,為中國帶來巨大的挑戰和無盡的機遇,香港亦身處其中。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加上普通法制及獨立的司法體系,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香港完全可以成為全球「一帶一路 」沿線項目的金融中心和仲裁中心。

危中有機、「危」、「機」並存,良機包括六方面。

首先,中國引領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該工業革命包括全面數碼化聯繫、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機械人、區塊鏈、3D列印、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遠端會議等。麥肯錫報告認為,這場革命將引發大量新的經濟活動、為高技能工種創造大量工作機會,而8億低技能工種亦隨之消失,42個國家勞動力的三分之一都將受到影響。

第二,中國也是影響遍及全球的「綠色革命」的領頭羊。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中國居首,美國次之,中國的綠色能源發電量較美國高出一倍。同時,電動汽車製造方面,中國亦排名第一,而且公共巴士也使用電動車。中國也在全球太陽能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業占主導地位。根據《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國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及至2060年,中國能夠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如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有助於建設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而且也有助於確保能源安全,減少對於進口石油的依賴,由此免於受制於人,不讓國際能源運輸的咽喉要道(即美國第七艦隊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以及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左右中國的能源供應。

第三,根據2035規劃,中國目前36000公里的高鐵網將在未來15年內將增加近一倍,達到70000公里,占全球的三分之二,能夠將國內所有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聯繫起來。此外,中國還將建設20萬公里的現代鐵路,把邊遠地區20萬人口的城鎮也連接起來。由此可將中國的城市化水準從2019年的60.6%提高到65%,屆時,國內中產階級人口增加一倍,達到8億人。

第四,中國雖然GDP增長率近年來大幅下降,新冠疫情之後更是如此,但其經濟發展軌跡卻遠未觸頂。可是,西方卻有人混淆視聽,唱衰中國經濟,稱其發展軌跡氣勢已盡,兩位是華盛頓的美國企業研究學者Oriana Skylar Mastro和Derek Scissor, 於8月22日在《外交事務》上發表文章宣揚此說。然而,由於中國在科技、工程和數學 (STEM)方面的大學生人數眾多,機械人和數字自動化方面的優勢明顯,在內循環以及包括數字絲綢之路在內的國際溝通往來下,中國完全有能力克服人口老齡化問題,足以實現生產力躍升,並在2030年左右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畢竟,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只需人均生產力超過美國的四分之一就可以跑贏美國經濟。

第五,西方全球霸權的時代即將結束。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資料顯示,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將占世界GDP的近60%。一些最有活力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新成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成員,這些東盟成員國及其區域貿易夥伴佔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產值也佔全球三分之一,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商和製造商,居於該集團的核心地位。

第六,環顧四周,還有更多的突出因素值得重視——

(a) 全球都在搶奪人才,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已經宣布要「搶人才」,而新加坡也於最近宣布要靈活簽發工作簽證吸引人才。隨着世界走出疫情困境,那些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人才以及環保綠色革命的人才必將受到熱捧。

(b) 根據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前景》,全球人口可能會從2022年的80億緩慢增長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為97億,2100年至104億。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的一半以上都會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屆時,非洲人口將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加上經濟發展的因素,發展中國家的中產階級人口急劇上升,全球食品、飲料、服裝、消費電子、醫療保健、居家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也會隨之大增。

(c) 電子商務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部分已經取得了矚目成功,讓國內邊遠地區成百上千萬的人口得以脫貧。這種商業模式在發展中國家潛力巨大,在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很有可能是新的商貿亮點。

總之,只要能夠目光遠大、舉措堅定,中國(當然也包括香港)有能力在世界巨變之中轉危為機,舊時代的凜冬終化為新時代的初春,未來充滿希望、成功就在明天。

(作者為獨立的國際知名中國戰略師;曾任香港社會福利署署長及香港駐英國、東歐、俄羅斯、挪威和瑞士的官方首席代表。本文的英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香港版以及國際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中國何以能夠轉「危」為「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