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共創明TEEN」能否做到精準扶貧?

政府推「共創明teen」計劃。(點新聞資料圖)

文/馮沛賢

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將推出為期一年的「共創明TEEN計劃」,設立2000個初中生學員名額,由招募的「友師」從旁協助。這是「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下的首個活動,旨在讓基層學生擴闊視野和開拓新領域,促進他們建立正向人生觀,學懂為未來訂立明確目標,最終擺脫跨代貧窮。

「共創明TEEN計劃」以先導形式進行,透過扶志、扶智,強化基層學童自信心,透過自我學習和推動,創造更美好人生,從而達致扶貧效果,貫徹落實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的精準扶貧目標。其實,過去亦有民間團體和學校推行類似計劃,希望藉着具社會閱歷和「實戰」鍛煉機會的人士充當「前輩」,予正值求學期間的青年人意見和指導,助他們解困解難和成長。如今由政府牽頭進行「共創明TEEN計劃」,更獲得商界支持,規劃和資源上遇到的困難都較少,理應可讓更多基層少年參與受惠。因此,計劃的挑戰將集中在其成效和持續性。

跨代貧窮是現今各地的常見社會問題。在香港,劏房戶家庭沒有資源和人脈關係,其下一代難免輸在起跑線,晉身上流之機無疑較其他階層出身的孩子低。若透過與商界合作,由旗下專業人士和員工擔任導師協助基層學童發展,不單是個新嘗試,也有力助他們衝破壟斷局面,成為其在未來發展路上打開缺口的契機。至於能否收到如此成效,很大程度取決於這種友師關係如何經營和維持。若導師能成為學員的長期夥伴,做到循循善誘,見證學員經歷不同階段,直到學有所成,是最為理想的結局。這既有賴各方一份堅持精神,亦需要政府的長時間檢視觀察,和商界給予長遠支持,不可讓計劃中任何一方半途而廢。

至於友師應向學員傳授些什麼,同樣需要釐清。選擇發展學問、運動發展、藝術和音樂造詣等不同方向,都需視乎學員的喜好和能力。師生之間需做到合適配對,為學員做到因材施教亦很重要。無疑,要讓青年人不甘後人,生涯規劃是非常重要和需要學習的學問。透過自我發現,尋找自己喜愛、合適、擅長的發展方向和範疇,將可大大減少走冤枉路所浪費的光陰,盡早在適合自己的領域鑽研和發展,而最終得益的,不單是參與計劃的青年人,對整體社會來說,有效的師生配對於,對於促進人才培育亦是有利無弊。

當然,參與計劃的年青人最終能否取得成功,際遇和機會也是決定性因素。特區政府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致力輔助有需要的青少年,給予他們自我裝備的機會,為他們開闢一條大道,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期待的。希望計劃在展開後,最終能變成恒常的扶助基層學童工作,更重要的是不斷改良優化,與時並進,達至不斷靠近扶貧滅貧的工作目標,最終令貧富差距大大縮減甚至消失。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治港新政」成員、屯門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共創明TEEN」能否做到精準扶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