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鄂州段水位破157年最低 元朝觀音閣江心露全貌

觀音閣在江心巨石上露出真容。(網絡圖片)

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據內地媒體報道,在持續乾旱之下,長江鄂州段水位昨日(18日)突破157年最低。始建於元朝(1345年),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的觀音閣,在江心巨石上露出真容。

觀音閣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歷史上曾多次經受洪水考驗。(中新社資料圖)

據鄂州文物部門公布資料,觀音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總面積300多平方米,內部布局精巧,是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集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在萬里長江之中僅此一處,故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觀音閣歷史上經過多次翻修加固,2006年被批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修建於江心巨石之上,遊客無法抵達,觀音閣常年處於關閉狀態,不定時由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登上去維護。

相關報道:

萊茵河德國境內水位創歷史新低 日內或斷流

歐洲或遇500年來最嚴重乾旱 萊茵河瀕斷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長江鄂州段水位破157年最低 元朝觀音閣江心露全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