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直擊│全港清潔只在陸地「不理海洋」?議員提倡「郊遊無痕」清潔意識

新成立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早前訂定推行第一階段工作的具體行動計劃,當局亦會在1個月內,開展「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潔運動,為期3個月,目的是在短時間內提升香港的環境衞生和市容,針對包括:非法棄置垃圾、樓宇滲水、冷氣機滴水、鼠患、垃圾屋、阻塞街道等問題。然而,政府公布全港逾600個衞生的黑點名單,「清一色」以陸地為主,點新聞近日收到讀者報料,指在香港一些地區的海邊發現不少垃圾,令人聯想到清潔工作可能只集中在陸地,而忽略了海洋垃圾問題。

胡啟榮表示清理泳灘海面垃圾是救生員工作之一。(點新聞資料圖)

救生員:非憲報公布泳灘最多垃圾

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向點新聞記者表示,由於海上垃圾不單有機會危及泳客,並會影響救生員的救援工作,因此清理轄下泳灘海面垃圾是救生員工作之一。大雨及大風常常將垃圾吹到海上,受水流及風向影響,即使今天完成清理垃圾,可是明天亦同樣再有垃圾浮來,因此清理工作比想像中要長,而且人手需要亦比較多。

胡啟榮續指,防鯊網以外的海面垃圾主要由海事處負責,救生員會處理防鯊網內海面的垃圾,而康文署的清潔工則清理海灘垃圾,因此公眾泳灘的衞生情況普通比較理想,然而,一些非憲報公布泳灘情況則比較惡劣,權責不清加上地點荒蕪,因此常常有大批垃圾出現。

龍鼓灘屬非憲報公布泳灘,有大型膠袋在水上飄浮。(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龍鼓灘的沙粒一片烏黑,疑似受油污、煤炭灰塵等污染。(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屯門碼頭附近的一隅,同樣有不少垃圾在海上。(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記者日前到訪全港,各區的海濱長廊,清潔工作明顯比較到位,而有船隻停泊的海域則會出現垃圾,如大角咀、屯門、香港仔避風塘等岸邊,不少垃圾在船隻旁飄浮,大多以生活用垃圾為主,包括膠袋、水瓶及膠盒等廢物;另一方面,一些非憲報公布泳灘亦為垃圾「所困」,記者到訪屯門龍鼓灘時,只見沙灘上布滿膠料垃圾,部分為餐盒、垃圾袋、膠樽,地面的沙粒更是一片烏黑,疑似是受到油污、煤炭灰塵等污染。

屯門避風塘內的海上垃圾,有機物與其他膠料聚在一起。(點新聞記者攝)
屯門避風塘岸邊亦有不少海上垃圾。(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屯門避風塘內的海上垃圾。(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綠惜地球:「即棄文化」衍生大量塑膠用品

海上垃圾清完又出現,成因為何?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表示,政府開展「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潔運動是值得肯定的,海上垃圾是全球性的問題,海水隨水浮游,來源不一,加上監察傾倒垃圾困難,比陸上垃圾更難處理,「即棄文化」衍生大量塑膠用品,因此常有垃圾清完又出現的情況,涉及政府的政策方向,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紓緩海上垃圾的情況。

張雅婷表示海上垃圾是全球性的問題。(點新聞記者攝)

環保署2015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報告,指本港海洋垃圾只有5%來自內地。張雅婷認為,對海上垃圾的源頭有針對性的調查,方能對症下藥,可是政府最近一次的報告已經是2015年,明顯未有追上情況的需要。

她續指,綠惜地球去年在本港的海灘岸邊檢到超過4.3萬個廢膠樽,數量為歷年之冠,較上一年飆升逾3.2倍,最誇張的一個地點檢獲逾1900個廢膠樽,調查中發展印有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膠樽品牌比例相若,分別佔49.3%及48.4%,儘管部分海上垃圾難以分類,可是香港三面環海,位於珠江出口,在海上垃圾的處理上,有必要與內地共同合作,研究解決方法。她建議推動生產商責任制,讓商戶在回收工作上負起責任,以解決「即棄文化」帶來的衝突,同時必須加強對公眾環保意識的宣傳及教育,對不同的成因作針對性措施。

張雅婷指在本港海上存在不少膠料垃圾。(點新聞記者攝)

何俊賢:與內地城市共建合作機制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政府的衞生黑點名單主要以各政黨提供資訊為基礎,各政黨即是透過各區社區主任及地區網絡,向市民收集不同衞生黑點,因此名單主要以陸地為主,事實上本港海上衞生問題同樣令人關注。因此,民建聯在月初會見副司長卓永興時,他曾建議當局使用科技,完善垃圾收集系統程序,處理紅樹林及海洋垃圾問題。

何俊賢指出,現時黑點名單以陸地為主。(點新聞記者攝)

被問及海上垃圾的成因。何俊賢認為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只要有大風大雨,必然有大量垃圾吹到海上,加上水流的影響, 垃圾會隨波漂流到不同的地方,除了顯眼的海旁海灘外,更多的垃圾會飄落到避風塘的角落處,甚至是荒島等地方,儘管海事處清潔承辦商會安排大船清理垃圾,可是對於部分船隻難以靠近的角落位置,亦有部分地點過於偏遠,最終看似無人處理。

何俊賢指出,不少垃圾隨水漂至船隻難以清理的地方。(點新聞記者攝)

除了岸邊的垃圾,外海垃圾亦是一大難題。何俊賢指出,除了風暴意外,亦有可能是貨櫃船發生意外,令貨物掉進海上變成垃圾,此外亦有不法分子將垃圾帶到外海傾倒。他續指,漁民在外出捕漁時,漁網經常會找到不少垃圾,影響漁民漁獲,然而政府對於漁民帶回來的垃圾欠缺健全的制度,曾經漁民因為部門未有及時處理這些垃圾,結果要被迫與大批垃圾在船上睡了一天,極為難受,建議對回收垃圾的漁民可以提供獎勵,不單有助補償漁民漁獲的損失,亦應為環保工作出一分力。

早前西貢海邊出現大量垃圾,何俊賢表示經通報後部門已經迅速處理。(受訪者提供)

何俊賢表示,海上垃圾一般而言源頭不一,由於香港亦有內地產品出售,因此將所有簡體字的垃圾是為區域垃圾亦有欠不當,然而為配合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發展,香港與內地合作是大勢所趨,為區內的環保工作建立機制。另一方面,香港政府亦須做好自己本分,包括加強執法提升阻礙力,增加對市民教育,建立完善回收及監察機制,善用現有人手,將人手靈活調配到衞生工作崗位,共同實現國家「青山綠水」的目標。

大角咀岸邊的海洋垃圾。(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康文署、海事處、漁農處及食環署合併的數據顯示,每年棄置的海洋垃圾大約是15000公噸。當中,有4個區的垃圾量是最多,分別是離島、南區、北區和大埔。而在垃圾分類方面,以塑膠最多,超過50%;其次是發泡膠,大約2成;之後是紙、金屬等等。香港要處理的老大難問題,都要逐一擊破。海洋垃圾都是由人製造,最重要都是有清潔意識。

郭偉强表示,海洋垃圾的來源很大機會來自遊人。(點新聞資料圖)

郭偉强:很大機會來自遊人

對於垃圾的成因,郭偉强指出,現時的海洋垃圾較多是膠袋、即棄餐具、膠樽等垃圾,很大機會來自遊人。有環保團體表示,自2010年起,就收集超過9000公斤的海洋垃圾,反映問題是長期出現的。遊人們在沙灘、島嶼或者出海活動後沒有收拾垃圾,而是傾倒在海洋當中,令垃圾長期堆積。這個情況,隨着愈來愈多港人喜歡在假日參與戶外活動而有所增加,有必要提倡「郊遊無痕」,提升市民及遊人的意識。

香港仔避風塘的海上垃圾,發泡膠正隨水飄浮。(點新聞記者攝)
香港仔避風塘中大量的海上垃圾。(受訪者提供)

郭偉强續指,執法機關難以檢控亂拋垃圾的市民,畢竟他們活動的地方非常廣闊,甚至部分地點是人跡罕至,當局很難安排人手到各一個近岸地方巡邏、監察和檢控。另一方面,雖然大家一般統稱這個問題是海洋垃圾,但其實在政府的分工下,不同部門負責不同區域的海洋工作。當各個部門各自為政,欠缺溝通和協調下,就難以解決這個日積月累的問題。

龍鼓灘上布滿膠料垃圾,部分為餐盒、垃圾袋、膠樽。(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郭偉强認為,立法會一直高度關注海洋垃圾的問題,例如在2018年《施政報告》,過去曾批評政府在處理海洋垃圾方面的工作做得不足,以及要求加強廢物分類的力度。現時政府成立「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集合及協調各個政府部門的資源和力量,攜手打擊海洋垃圾的問題。他建議可以在較多遊客的近岸地方,例如公眾泳灘,設置閉路電視,對胡亂棄置廢物的市民作出檢控。同時,政府應該考慮提高亂拋垃圾的罰則。事實上,$1500定額罰款是2003年制訂。時隔20年,市民收入提升不少,政府有必要作出檢討,增加阻嚇力。

龍鼓灘上布滿膠料垃圾,部分為餐盒、垃圾袋、膠樽。(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記者曾向海事處查詢有關情況。海事處新聞及公共關係組今日回覆記者時表示,處方的承辦商每天(包括周末和假日)均會調派不同船隻在全港水域清理海上漂浮垃圾,當中包括屯門、龍鼓灘、西貢、香港仔等多處地方的海面,以及向靠泊在碇泊處和避風塘內的船隻收集生活垃圾。處方亦安排人員每天進行海上巡邏、監督承辦商的工作及檢視海面的潔淨情況,並積極打擊海上垃圾衞生黑點。處方已加強巡邏海面潔淨情況,並指示承辦商如發現有漂浮垃圾積聚需立即進行清理及通知處方作出跟進。

發言人續指,處方在接獲服務要求時,亦會指派承辦商到相關水域進行清理,並會盡快安排巡邏人員到場視察海上潔淨情況,採取適當跟進行動。如漁民在捕魚期間撈到海上垃圾可通知海事處,由處方安排大型垃圾接收船作特別處理。處方同時亦呼籲市民保持海上清潔,切勿棄置垃圾到海上,違者可遭檢控。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直擊│全港清潔只在陸地「不理海洋」?議員提倡「郊遊無痕」清潔意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