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日本及新加坡這樣破解「衞生黑點」難題

文/周琳琳

這兩天香港特區政府在執行一項很「貼地」的行動。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清潔人員掃街,正式啟動為期三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各部門着力清理全港600多個衞生和街道管理黑點,甚至還考慮安裝天眼,實現「精準防控」。

「衞生」這件事,在城市文明迅猛發展和社會加速崛起之時,可能並不顯得那麼緊急,但卻日益重要——畢竟市民的健康與幸福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資產。當政府關注到人們身邊點滴零散的需求,給予舒適的關懷,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依賴感會即刻升溫。

增設「天眼」的確有助於執法,但與其等衞生髒亂差了再處理,不如從源頭開始,避免黑點的出現。如何破解「衞生黑點」難題?如何避免「垃圾圍城」?相信日本和新加坡的經驗能夠為香港特區提供借鑒和參考。

日本垃圾處理的四「有」政策

說到垃圾處理的標杆,大家都會想起日本。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香港的垃圾桶滿街都是,卻垃圾橫行;去過日本的人都感到日本的城市處處「垃圾桶荒」,街道卻清潔如新。在沒有垃圾桶的公園內,還會看到這樣的牌子「不用找了,沒有垃圾桶呀,將垃圾帶回去吧」,反向促成了日本人在戶外盡量不產生垃圾的習慣。

(一)垃圾「有時」

在日本,有專設「可丟棄家庭垃圾的日子」。例如,「可燃垃圾」是星期二,「不可燃垃圾」為星期三等。當「可燃垃圾」是在星期二丟棄時,也不代表只要是星期二,什麼時間點倒垃圾都可以。可以倒垃圾的時間一般從星期二的早上,到垃圾回收車前來回收的這段時間,即使是提前一晚也不行。

(二)垃圾「有地」

即使你在日本發現了不止一處垃圾收集區,也不代表你能將垃圾丟在任何一個區內。所能收集垃圾的區域僅有和本人住所配套的那一處。

(三)垃圾「有別」

從20世紀60、70年代起,日本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如今可分為七大類:第一種便是「可燃垃圾」,比如廚餘垃圾、衣服、橡膠製品、革製品、雜草等;第二類則是「不可燃垃圾」,比如餐具、廚具、玻璃製品、燈泡、小型家電等;第三類被日本人稱為「粗大垃圾」,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大的垃圾,比如單車、桌椅、梳化、微波爐、焗爐、高爾夫球杆等;第四類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比如水泥、磚瓦、農具、滅火器、廢輪胎等;第五類是「膠樽類」,比如盛放飲料、酒類、醬油等的膠樽;第六類是「可回收塑膠類」,比如商品的膠袋、牙膏管、洗髪水瓶等;第七類是「有害垃圾」,比如乾電池,水銀式體溫計等;第八類是「資源垃圾」,比如報紙雜志、紙皮等。

日本的包裝盒上,一定會標示物品屬於什麼垃圾,不同垃圾不能混在一起丟棄。值得注意的是,要丟棄大型垃圾之前,需要先透過網絡或電話申請。

(四)垃圾「有法」

日本關於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日本亂扔垃圾被稱為「不法投棄」(違法丟棄),將依法判處5年以下刑罰,或1000萬日元(約合58.8萬港元)以下罰款。如果是企業法人非法投棄產業廢棄物,最高可處以1億日元(約合589萬港元)罰款。其實,日本的垃圾處理法律並未設立太久時間,比如1970年才制定《廢棄物處理法》,隨後在1995年制定《容器包裝再循環法》,1998年制定《家用電器再循環法》,在2000年制定《食品循環資源再生利用促進法》等等。

新加坡的「3R」原則與「垃圾付費」

新加坡被譽為亞洲「最乾淨的綠化城市」。在垃圾分類方面,新加坡以「零垃圾國家」為目標,「3R」(Reduce、Reuse、Recycle)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從源頭開始控制垃圾的產生,且努力實現垃圾的重複利用和回收,給予垃圾第二次生命。

(一)源頭管控垃圾增長(Reduce)

產品包裝垃圾大約佔新加坡日常生活垃圾重量的1/3。從2007年起,新加坡政府、工商界和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起簽署一項「自願包裝協議」。按照協議,企業要主動制定減少包裝數量的標準。截至2016年,受益於協議的簽署,新加坡共減少32000噸包裝垃圾,節約了7500萬新元的支出。

(二)家庭和工商業進行回收利用(Reuse)

新加坡鼓勵家庭和工商業進行再循環回收利用。學校、共管公寓和政府組屋也全面提供再利用設施。目前,97%的工業鐵渣、99%的建築及拆卸廢料以及69%的樹木和木料實現循環再利用。比例最低的為塑料,僅11%實現再利用。

(三)推動垃圾循環利用(Recycle)

新加坡政府藉助資源再利用、焚燒和循環使用等途徑,有效降低了垃圾填埋數量。新加坡每日產生的垃圾中只有3%是不可回收或不可焚燒的,會直接填埋處理。焚燒處理生活垃圾時產生的熱能還將用於發電。

剩餘的可回收垃圾,會運送到垃圾處理廠,由專門機器和部分人工分揀,將其中的塑料、玻璃、金屬等分離,用於銷售或二次加工,殘餘部分再處理後製作磚或用於鋪路。

(四)垃圾清運付費機制

新加坡高達60%的垃圾回收率與垃圾清運付費機制有密切關係。費用的定價分為固定費用及定期核定費用兩種方式,對普通居民實施固定費用,每月約6新幣,價格較低,且針對特殊人群可申請政府補貼;對工商業收費按垃圾產生量每半年核定一次,實行階梯收費制以鼓勵垃圾減量。

(五)「非法傾倒」為重罪

無獨有偶,新加坡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固廢處理的法律法規及質量標準,包括《環境保護和管理法》《環境公共健康(有毒工業廢棄物)管理條例》《環境公共健康(一般廢棄物收集)管理條例》等。「非法傾倒廢物」被列為重罪,將面臨高額罰金甚至刑罰。

不論是日本的「四有」,還是新加坡的「3R」,區別是科學方法的擇取。本質上,一座乾淨城市的維護和保養,有賴深入人心的理念。「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軟硬結合」的規範和教化。收費、法制,都是「硬」,從小的教育、政府引導,是「軟」。

習近平主席13日給「中國好人」——安徽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回信,信中說,「在山崖間清潔環境,日復一日呵護自然風光」這樣的事,就是「真善美」。

日行一善,「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無限小的正能量匯聚起來,就是無窮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日本及新加坡這樣破解「衞生黑點」難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