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教」滲透日本政界 逾百國會議員有牽扯

岸田文雄(前排中間)10日大幅改組內閣,但未能與「統一教」割席。(美聯社)

大公報綜合共同社、《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報道,13日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日本逾百名國會議員與捲入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案的異端組織「統一教」有牽扯,其中近八成來自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日媒指出,這一結果再次揭露了「統一教」廣泛滲透日本政界的情況。迫於輿論壓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改組內閣,但新內閣仍有多人與該教會有關聯。民調顯示,近九成民眾對自民黨的應對不滿意。

共同社對日本全國712名議員進行調查,截至12日共有583人回答了問卷,其中106人承認自己與「統一教」有關聯,包括接受政治獻金或選舉協助、出席教會相關團體舉辦的活動等。在這106名議員中,82人隸屬自民黨,包括安倍晉三胞弟、前防衛大臣岸信夫,以及曾是安倍最親密盟友的甘利明;11人隸屬日本維新會;7人隸屬立憲民主黨;公明黨、國民民主黨和參政黨各有1人,另有3人為無黨派議員。岸田文雄本人未回答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至少兩人曾接受「統一教」的政治獻金,分別是自民黨前政調會長下村博文和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前文部科學相末松信介等13人向該教會出售了籌款集會的門票,其中末松信介僅在2020至2021年就賣出了8萬日圓的門票;該教會曾協助30名議員競選,手段包括給選民打電話拉票等;71名議員曾出席與教會有關的活動;43人曾向教會發送賀電等信息。

岸田內閣不支持率創新高

安倍晉三7月8日當街遇刺身亡,「統一教」及其與自民黨的關係因而暴露。為提振支持率,岸田10日大幅改組內閣,並強調已嚴令全體閣僚檢查與「統一教」的關係,若存在關係則「嚴肅予以糾正」。然而,日媒11日指出,新內閣裏依然有至少7人與該教會有牽扯,其中新入閣的總務相寺田稔及留任的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經濟再生擔當相山際大志郎曾向教會相關團體支付會費。

共同社於10至11日進行的民調顯示,約九成受訪者認為自民黨對其與「統一教」關係的解釋不充分;84.7%的受訪者認為政客應當與該教會及其相關團體斷絕關係。《日本經濟新聞》和東京電視台同期進行的民調顯示,改組後內閣的不支持率不降反升,達到35%,為岸田去年10月上台以來最高水平。

日本消費者擔當相河野太郎12日表示將設置研討會,探尋如何應對「統一教」相關金錢糾紛。該教會通過所謂「靈感商法」,誘騙信眾高價購買號稱能「通靈」的物品或捐款。2018年起,日本法律規定「靈感商法」相關協議可以取消,但仍不斷有人受害。據受害者維權團體統計,從1987年至今,「統一教」日本信徒申報的財產損失累計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

日本閣員拜鬼 中方嚴正交涉

另一方面,在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到來之際,日本新任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13日參拜了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是岸田政府上台以來首次有閣僚「拜鬼」。西村介紹稱自費獻上了祭祀費並在簽名簿上署名「眾院議員西村康稔」。西村在本月10日的內閣改組後進入岸田內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回應指,此事再次反映出日本政府對待歷史問題的錯誤態度。中方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負責任態度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右翼政客縱容「統一教」遭反噬

大公報綜合《金融時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統一教」於1954年在韓國創立,其日本分會於1959年建立,很快獲得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前日本首相岸信介支持。此後,「統一教」逐漸滲透日本政壇,與右翼勢力「互惠互利」,右翼政客為教會提供庇護,教會則回報以信徒的選票、政治獻金和輿論支持。

據報道,岸信介與「統一教」創辦人文鮮明私交甚篤,還是文鮮明主辦的一個集體宴會的榮譽執行主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問題專家薩繆艾爾披露,「統一教」教徒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為自民黨選舉活動做義工。安倍晉三出任日本首相期間,自民黨與教會的聯繫依然存在。一名曾參與自民黨選戰活動的工作人員作證說,2013年參議院選舉時,兩名拿着「統一教」名片的秘書曾前來幫助發送信件和集會動員。

「統一教」與日本右翼關係密切,圖為文鮮明(左)1973年與岸信介會面。(資料圖片)

據日本評論家原彰宏統計,安倍的11名閣僚、前首相菅義偉的9名閣僚與「統一教」有關聯。安倍遇刺後,日媒指出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內閣裏亦有至少7人與該教會有關,即便大幅改組也沒能解決問題。

在此背景下,儘管日媒多次報道「統一教」向信眾斂財引發糾紛,但並未得到太多關注。有分析認為,安倍被「統一教」瘋狂斂財的受害者之一山上徹也刺殺,表明日本右翼縱容該教會數十年後遭到了反噬。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統一教」滲透日本政界 逾百國會議員有牽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