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調查:逾6成港青認同中國人身份 團體促政府加強宣傳教育

青年民建聯公布一項有關「認識祖國、融入灣區」的問題調查結果。(點新聞記者攝)

青年民建聯今日(14日)公布一項有關「認識祖國、融入灣區」的問卷調查結果,約6成以上受訪香港青年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團體認為情況並不理想,建議政府加強教育工作,擴大宣傳渠道,增強青年國民身份認同及對祖國的認識。

青年民建聯於今年6月24日至2022年8月8日期間,透過網絡問卷調查方式,以「認識祖國、融入灣區」為題訪問18至35歲青年。青年民建聯副主席劉毅表示,成功訪問的465人中,64.2%青年認同或十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超過7成的受訪青年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至少到內地一次或以上,當中近一半更超過十次,平均幾乎每月回內地一次;受訪者回內地原因有探親、旅遊、學業及商務,惟新冠疫情爆發後,接近9成受訪者至今從未回內地,兩地交流嚴重受阻。

劉毅續指,27.8%受訪者認為「全面脫貧」是祖國近期最矚目的成就,其次分別為「交通基建」(23.5%)及「航天科技」(21.7%)。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主要通過網上媒體接收內地資訊,其次為電視(29.8%)。約4成受訪者認為,政府在宣傳祖國方面的成不足夠。41.6%受訪者認為「創業」最吸引港青到灣區發展,其次是「置業」(38.9%),「就業」及「學業」反而不足兩成,分別只有12.4%及7.1%。32%受訪者認為自己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充分了解,43.4%受訪者有聽過但不了解,24.6%完全沒聽過有關計劃。至於港青融入大灣區最大的困難,38.8%人認為是「工作生活文化不同」,31.4%認為是「收入差距」。

劉毅指,約6成以上受訪青年認同或十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點新聞記者攝)

針對調查結果,青年民建聯提出多項建議。青年民建聯副主席陳壇丹認為,近年有不少青年有志投身內地發展,可是受疫情影響一直未能通關,他認為政府須盡早與內地相應部門商討,為有意在灣區發展的港青提供優先登記健康驛站,甚至接受在港設立健康驛站,以符合國家標準的閉環方式管理,以便更多有志於灣區發展的青年北上。此外,政府應進一步制定有關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法的教學內容,並派員到各個院校向師生進行講座,宣傳國安教育,以及與內地合作組織在學青年每年到內地進行短期交流,加強國民身份認同,讓港青更全面地認識祖國。

陳壇丹(右三)建議政府派員到各個院校向師生進行講座,宣傳國安教育。(點新聞記者攝)

教育方面,青年民建聯副主席穆家駿認為,政府應更積極提高青年對祖國的認識,善用網上媒體、大氣電波及實體等不同的渠道,宣傳國家的成就及歷史發展;邀請學校及青年組織一同合作,向青年人說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推動「一國兩制」教育;撥款支持成立相關的專責委員會,以統籌在課程中建立連貫而有系統的「一國兩制」教育元素;透過優化現有的青年活動撥款指引,加強推動「一國兩制」教育相關的元素,並為未來的國民教育發展做好規劃;指導學校加強宣傳國家意識以及突出「一國兩制」對於香港的重要性,讓青年人對國家有更正確、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

青年民建聯副秘書長趙偉建議,為協助港青認識灣區機遇,政府可試行「大灣區實習計劃」,開放給更多大專院校學生參與,並可參照香港青年創業計劃,為有意在灣區創業的青年提供更多支援,推動本地銀行及內地銀行合作,於本地銀行申請按揭到大灣區置業。青年民建聯副秘書長何宇表示,為解決青年人在內地生活面對的困難及阻礙,政府可參照現行的各項專上院校資助計劃,因應內地不同地方的生活及學習情況,提供不同的津貼限額,以增加香港青年到內地升學的誘因。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期望政府提高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認同。(點新聞記者攝)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指出,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國家認識及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都有不足之處,為了香港長遠發展,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期望政府提高香港青年對國民身份認同,加強「一國兩制」的教育力度,為解決青年「四業」問題提出有效政策。

被問及應該如何改善現況,穆家駿回應指,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政府對愛國教育有欠積極,教育局官方網頁中甚至難以找到「愛國」兩字,過分強調基本法而忽略憲法。他建議優先從教育方面入手,重新釐清下一代對「一國兩制」認識及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調查:逾6成港青認同中國人身份 團體促政府加強宣傳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