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龔靜儀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剛好一個月,香港普羅市民也普遍對新一屆特區政府寄予厚望,期望在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領導下,香港特區可以徹底擊退新冠疫情,令內地與香港可以早日全面通關。
新冠疫情爆發前,在歷史、地理、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內地和香港市民的各方面交往是頻繁的,兩地之間在各方面的關係均非常緊密。一條深圳河將兩地分隔,不少家庭因成員分隔兩地而深深地感受到「這麼近,那麼遠」;兩處地方往日互通的恒常跨境經濟、貿易活動也一直大受打擊。
過去兩年多以來,如何可以有效地便利內地與香港的人員往來,一直是普羅市民十分關心的問題。自內地較早前將入境人士的隔離檢疫時間大幅地由「14+7」縮短後,從香港返回內地的「健康驛站」一直是一位難求。改用搖號的分配方式雖然有效地遏止黃牛黨趁機大發「疫難財」,但在配額嚴重不足、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因欠缺運氣而連續十多天也未能在「健康驛站」搖號未能中籤的失望者比比皆是。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曾表示,正在研究將本港社區隔離設施作通關用途。現時香港6個社區隔離設施合共可提供超過1.3萬個床位,如果實施「逆隔離」,港人先在香港隔離檢疫,再閉環返回內地,即可大大減輕對內地檢疫酒店的需求,便利兩地商務、探親等往來需求;而目前最關鍵的事情,在於先積極與內地溝通,盡力爭取內地的信任和支持。
要爭取內地的信任和支持,香港特區必先做好自己,令內地對香港實施的「逆隔離」有信心。港人一向講求人權,如果香港真的提供疫隔離,又會否容許參加「逆隔離」的人士去揀選隔離地點的級數及價錢?是否容許他們叫外賣及收取親友送來的食物或快遞?一日三餐又是否提供不同的菜單給他們挑選?現時,從香港前赴內地的人員,在最大多數的情況下,封於隔離地點的所在地和級數,他們都是沒有得選擇的。另一方面,在隔離期間,所有人員都要嚴格遵守所有條件;一旦相類似的管理模式在香港運作,港人又能否接受?是否又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士去透過法律途徑去對「逆隔離」作出挑戰?
在內地的「健康驛站」,人員在入住前,會先收到一份書面文件,詳述隔離期間人員必須遵守的規則,並要求人員親手寫下:「本人知悉私自離開房間的後果,承諾遵守各項防疫規定,如有違反自願承擔相應責任。」隔離人員須遵守的規則,也是非常嚴格;例如規定垃圾只能在每天晚上的指定時間打包好,放在房間門口的醫療垃圾桶內;如不按規定時間投放,需要重新拿回房間,如不配合會請警務協助處理,及重新計算隔離時間。始終,疫情的控制是壓倒一切的最重要任務,為了公眾衞生,因防疫措施而引起的個人小小不便,又算得了什麼?然而,如果「逆隔離」設施推行,整天將所謂「人權」、「民主」、「自由」掛在口邊的部分港人,反應又會如何?要爭取主流民意對於這方面的支持,便有賴特區政府及社會上有能之士多花心思去向公眾解說了!
有效的防疫,不只是特區政府的事,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合作;要給予內地信心,達成兩地早日通關,及內地在達到兩地全面免檢疫前的一段過渡期,接受香港的「逆隔離」,則需要港人全面去配合特區政府,接受內地管理「健康驛站」那一套模式運用於香港的「逆隔離」設施。
(作者為執業大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