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香港知多少 | 120項香港之最

房屋建築

1.最早的公共屋邨是石硤尾邨。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木屋區大火,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興建公屋。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平房,安置災民,同年4月興建八座七層高安置大廈。

2.最多公屋單位的地區是觀塘區。截至2021年9月,觀塘區內有近15萬個公屋單位。

3.最多單位的公共屋邨是葵涌邨,有13742伙。

4.最多座數的公共屋邨是沙頭角邨,共有52座。不過以前的慈雲山邨規模更大,共有62座,但在1990年代拆卸重建,分拆成六個屋邨。

5.最少座數的屋邨有七個,分別為康東邨、翠樂邨、華廈邨、連翠邨、常樂邨、顯耀邨、金坪邨,全部只得一座。

6.最高的公共屋邨是牛頭角下邨,貴顯樓和貴新樓均為46層高。

7.現存最老的屋邨是模範邨,1954年起落成入伙,至今已68歲「高齡」。

8.最「離地」的公共屋邨是觀塘安泰邨,2017年落成,坐落於超過海拔150米的山上。

(點新聞資料圖片)

9.最多公共屋邨的地區是觀塘區,共有35個公共屋邨。

10.最長建築期的公共屋邨是荔景邨,第一座風景樓1975年入伙,最後一座恆景樓2022年才入伙,相距47年。

11.最早的居屋是觀塘順緻苑,1979年尾落成,不但靠近飛鵝山,還設有複式單位。

12.最大規模的居屋是天水圍天盛苑,提供6580個單位。

13.規模最細的居屋是大澳天利苑,只有85個單位。

14.最「離地」的居屋屋苑是慈雲山的慈愛苑(第三期),海拔約120米。

15.首個綠置居是新蒲崗的景泰苑,前身為房屋署新蒲崗工廠大廈,提供857個單位,2017年6月起入伙。

16.首個過渡性房屋是南昌220,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組裝到入伙不到一年時間。2020年8月入伙,提供89個單位,可住162人。

17.有最多單位的私人屋苑是嘉湖山莊,有58座(約15900伙)。

18.最多幢樓宇的私人屋苑是美孚新邨,共有99座。

19.最高的住宅大廈是佐敦的天璽,有兩幢相連樓宇,樓高均為270米,各93層,一期為純住宅,二期為綜合式建築,包括酒店與住宅,合共提供825個住宅單位。

20.最「離地」的大型私人屋苑是南區的陽明山莊,海拔約270米。

商業金融

21.最貴商業地皮是中環海濱民耀街3號商業地,恒基地產於2021年11月中標,以508億成交。

22.最貴呎價地皮是淺水灣道小型豪宅地,由爪哇控股於2022年2月斥逾11.88億元奪得,每呎樓面地價超過6.23萬元。

23.最貴住宅呎價是山頂超級豪宅Mount Nicholson的鳳凰樓層16樓D單位,實用面積4544方呎,連3個車位成交價近6.4億元,呎價14.08萬元,稱霸亞洲。

24.最貴月租舖位是時裝品牌Forever 21於2011年以月租1380萬元,承租銅鑼灣京華中心六層高舖位,店舖總面積51188方呎。

環球貿易廣場。(點新聞資料圖片)

25.最高的大廈是簡稱ICC的環球貿易廣場,118層高(484米),位於九龍站上。

26.最大展覽場地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經過1997年及2009年擴建後,共提供約9.15萬平方米的可租用會展面積。

27.最大物流中心是位於葵涌貨櫃港的亞洲貨櫃物流中心,是全球最大及首棟多層式貨運處理中心,大廈總面積約900萬平方呎,可租用面積約600萬平方呎。

28.最大面積的購物商場是尖沙咀海港城,佔地200萬平方呎,由海運大廈、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海洋中心和港威大廈建築群組成。

29.最富有的香港人是李嘉誠,自上世紀80年代他已成為香港首富(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僅於2020年被李兆基超越)。2022年李嘉誠估計身家為2800億港元。

30.最高薪的打工仔(俗稱打工皇帝)是騰訊總裁劉熾平。根據騰訊年報,其2021年股份酬金連花紅有3.23億元人民幣(約3.81億港元),即平均月薪為2691萬元人民幣(約3170萬港元)。

31.最早的鈔票由東藩匯理銀行於1846年發行,面額由5元至1000元。早期的紙幣實際上是銀行發予公眾、作為存放白銀在銀行的票據,隨時可到銀行憑票兌換白銀。

32.最厚的硬幣是5元,每個厚3.3毫米,較俗稱「金銀膶」的10元硬幣厚0.1毫米。

33.最早的銀行是上述的東藩匯理銀行(原名西印度銀行),1845年4月14日在中環德己立街開業。

中國銀行(香港)屯門市廣場分行。(點新聞資料圖片)

34.最多銀行分行的是中銀香港,單計算分行和理財中心現時合共逾180間。

35.最早電子支付工具是八達通卡,1997年9月推出。現時98%年齡介乎15至64歲的市民擁有八達通卡,去年每日交易額高達2.69億。

36.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是香港股票經紀會,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

37.最大股市跌市發生於1987年10月26日,恒指急瀉33.3%。事緣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美國道指下挫22%,引發全球股市崩盤。

38.最大恒指單日點數跌幅發生於2008年1月22日,跌2061點,跌幅8.6%。觸發元兇是美國次按危機引爆全球金融海嘯。

39.最大恒指單日點數升幅發生於2008年1月23日,升2332點,漲幅10.7%;前一日(1月22日)錄得恒指史上最大點數跌幅。

40.最悠久的藍籌股是滙豐銀行,重組成控股公司後,1991年以「滙豐控股」(00005)名稱維持在恒指地位。

41.最大IPO新股(集資王)是友邦(01299),2010年10月29日在港上市,集資額高達1590.8億元,打破了工行(01398)於2006年在港籌集1249億元的紀錄。

42.最先在港上市中資企業是招商局國際(00144),1992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獲374倍超額認購,首日升幅超過200%。

43.最大市值公司(股王)是騰訊,2021年1月25日股價大漲11%,收市報766.5元,創下歷史收市新高,並推動恒指時隔三年再次升穿30000點。

44.全球最早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是香港,提供清算、結算、融資、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服務。香港擁有中國內地以外最龐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幣客戶存款及存款證餘額分別為7913億元及168億元人民幣。

45.全球首個推出互聯互通市場的地區亦是香港。2014年11月17日,啟動了連接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場的滬港通機制。2016年12月5日,再啟動連接香港和深圳股票市場的深港通機制。這是世界首創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讓兩地投資者首次在不改變本地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方便快捷地直接參與對方市場,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新時代。

地理人口

46.最高點是大帽山,海拔957米,是香港第一高峰。

47.香港島最高的山是爐峰,又叫太平山或扯旗山,俗稱「山頂」,海拔552米,是全港第11高峰。因風景秀麗,乘搭山頂纜車可到達,成為香港地標景點。

48.最低點是螺洲門,海平面下66米。位於香港東南的蒲台群島水域,螺洲島以南及蒲台島以北,是兩島之間的海峽。

大嶼山。(新華社資料圖片)

49.最大的島嶼是大嶼山,面積約為147平方公里。香港島排第二位,面積約為78平方公里。

50.最小的島嶼是九龍石,面積只得0.00012平方公里,僅能容納一個人在上面站立。該微型小島位於九龍灣對開海面,是一塊露出水面的礁石,上建有導航燈。

51.最大的平原是元朗平原,面積約144.3平方公里。

52.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是鴨脷洲,面積僅約1.3平方公里,卻居住了86355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6426人,位列全球第二。

53.最東點是東平洲的媽角咀。

54.最南點是索罟群島的頭顱洲。

55.最西點是大嶼山的雞翼角。

56.最北點是北區的蓮麻坑白虎山。

57.面積最大的行政分區是離島區,面積約178.21平方公里。

58.面積最小的行政分區是油尖旺區,面積約6.99平方公里。

59.人口最多的行政分區是沙田區,據2021年統計約有692806人。

60.人口最少的行政分區是灣仔區,據2021年統計約有166695人。

61.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分區是觀塘區,每平方公里59704人。

62.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分區是離島區,每平方公里1021人。

63.人口最年輕的行政分區亦是離島區,年齡中位數為42歲。

64.人口最年長的行政分區是黃大仙區,年齡中位數為49歲。

65.最富有的行政分區是中西區,住戶月入中位數為42000元。

深水埗。(點新聞資料圖)

66.最貧窮的行政分區是深水埗,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2000元。

67.近十年人口增長最多的行政分區是元朗區,增加了超過89000人。

68.最高學歷的行政分區是灣仔區,44.9%居民持有學位教育程度。相對來說,葵青區達學位教育程度的居民最少,只有17.1%。

69.單身人口最高的行政分區是中西區,32.7%居民從未結婚,順帶一提已婚比例最高是荃灣區,有63.3%。

公共設施

70.最早建成的水塘是薄扶林水塘,1877年建成,儲水量約為26萬立方米(約6800萬加侖)。

71.最大的水庫是萬宜水庫,1978年建成,儲水量約為2.8億立方米(約600億加侖)。

72.面積最大人造蓄水池是迪欣湖,佔地12公頃。

73.第一間警署並非大家熟悉的荷李活道中央警署「大館」,而是位於今天上環普義街(前稱差館街)和差館上街交界處,於1845年左右設立。

74.第一間有規模的醫院是位於上環普仁街的東華醫院,1872年正式開幕,主要向華人提供中醫服務。至於普及西醫院則是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雅麗氏利濟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1887年創立,1893年與位於般含道的那打素醫院(Nethersole Hospital)合併。

75.最多病床的醫院是屯門醫院,共2036張病床。

76.最繁忙的急症室(按2020/21年度)是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該年度內有14萬求診人次。

交通運輸

77.最早公共交通工具是山頂纜車,1888年5月開通,由中環花園道往太平山爐峰,早年是住在太平山上貴族的「專車」。

天星小輪。(點新聞資料圖)

78.最早海上公共交通工具是天星小輪,1898年起服務,現時設有兩條航線,分別由中環及灣仔來往尖沙咀。

79.最早在市面行走的公共交通工具是香港電車,1904年開始運作。

80.最早開通的近郊鐵路是九廣鐵路(英段),於1910年10月1日開通,由尖沙咀到羅湖。

81.最早開通的地鐵是觀塘綫,1979年10月1日開通,由石硤尾至觀塘。

82.最深的鐵路站是港島綫的香港大學站,深入地底70米。

83.最長的鐵路綫是屯馬綫,全綫於2021年6月通車,由屯門站到烏溪沙站共有27座車站。

84.最少車站及距離最短的鐵路是迪士尼綫,只有欣澳站和迪士尼站兩個站。

85.最多車站的鐵路系統是輕便鐵路(簡稱輕鐵),1988年9月18日通車,行走屯門至元朗天水圍,共有68個車站。

86.最長的月台位於屯馬綫的天水圍站,全長460米。

配有故宮《遊古今 歷無界》裝飾的香港電車。(點新聞資料圖)

87.最平票價的公共交通工具是香港電車,現時成人收費3元。

88.最貴票價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昂坪纜車,乘搭「水晶纜車」,現時成人單程收費215元,標準車廂單程160元。

89.最早的巴士公司是九龍汽車公司,1921年11月26日成立,最初行走尖沙咀至深水埗及彌敦道至紅磡的巴士服務。

90.最後一條非空調路線(「熱狗巴」)是九巴16線,行走藍田至奧運站,2012年5月9日凌晨零時許開出最尾一班。

91.最長行車隧道是屯門至赤鱲角隧道,全長5公里,2020年12月27日通車。

92.最長的幹道是9號幹線。在早期規劃中稱為新界環迴公路,最長70.7公里、高速公路路段長約42公里,以荃灣城門隧道收費亭作起點,逆時針方向環迴新界。

休閒娛樂

93.最早劃定的郊野公園有三個,分別為金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城門郊野公園,1977年6月24日劃定。

94.最大的郊野公園是南大嶼郊野公園,佔地約5640公頃。

95.最長的沙灘是大嶼山的上長沙泳灘,長2公里,若連接上、下長沙兩個沙灘,全長更達3公里。

96.最大的海岸公園是屯門區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佔地約1200公頃。

97.最大的公園是大埔海濱公園,佔地約22公頃。

98.最大的主題樂園是海洋公園,佔地約87公頃,1977年1月10日開幕,當時成人票價15元、小童7元。

99.最大戶外康體場地是香港大球場,可容納40000人。

100.第一間茶樓是香港杏花樓,1846年開業,位於上環水坑口。不過在此之前,香港人已有飲早茶習慣,早於1840年代初期,西營盤及中環威靈頓街一帶就有茶寮出現,茶寮是在街上用竹搭成的。

101.首家戲院的說法有幾個,根據歷史專家的意見,首間戲院是1901年落成、蓋搭帳篷的「喜來園」,位於中環荷李活道,放映風光紀錄片。正式的電影院為1907年開業,位於雲咸街的「明星戲院」,後易名「梳倫」、「比照」,1931年改建成「娛樂戲院」。至於九龍第一間電影院是開業於1919年的「廣智戲院」,位於油麻地甘肅街。

102.歷來最多座位的戲院是位於新蒲崗的「麗宮戲院」,足足有3000個座位,1966年開幕,1992年結業,現址改建成越秀廣場。

103.首齣港產片是《莊子試妻》,1913年由在港成立的華美影片公司出品,故事源於粵劇《莊周蝴蝶夢》,導演黎北海(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兄長)飾演莊子,編劇黎民偉(著名演員黎姿的爺爺)反串扮演妻子田氏。其實早於1909年已有首齣電影《偷燒鴨》在港攝製,但電影公司是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一般不算入港產片。

104.首位在紅館開騷的歌手是許冠傑。紅磡的香港體育館(簡稱「紅館」)在1983年4月27日正式啟用,當年5月5日起,許冠傑於紅館一連三日舉辦演唱會作慈善演出,並把收益捐贈與公益金。

體育盛事

105.首面奧運金牌得主是李麗珊,她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滑浪風帆項目提前一輪鎖定第一名,為港爭光。

106.回歸後奧運首金得主是張家朗,「劍神」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花劍個人賽,擊敗力爭衛冕的意大利劍手加路素,全城歡呼。

何詩蓓。(點新聞資料圖)

107.首名同屆奪得兩面奧運獎牌的是何詩蓓,這位女飛魚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奪得女子100米及200米自由泳銀牌。

108.首名兩屆奧運獎牌得主是李慧詩,她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凱琳賽贏得銅牌後,再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奪女子個人爭先賽銅牌。

109.首對奧運獎牌組合是李靜和高禮澤,這對「乒乓孖寶」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得乒乓球男雙銀牌。

110.首面奧運團體獎牌得主是杜凱琹、李皓晴、蘇慧音,於2021年東京奧運會取得女子乒乓球團體賽銅牌。

111.首次協辦的奧運項目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馬術專項比賽,在港舉行場地障礙賽、盛裝舞步賽和三項賽。

112.首名亞運金牌得主是車菊紅,這位保齡球女將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女子單打項目中取得一面金牌,並在女子優秀賽再奪一面銀牌。

113.首名全運會金牌得主是黃金寶,於1997年的第八屆全國運動會男子單車公路個人賽中奪金。另外,他於2007年在西班牙取得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15公里捕捉賽世界冠軍,為香港首奪彩虹戰衣。

114.首名大滿貫得主是黃澤林,他在202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及202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男雙奪冠,成為兩項大滿貫得主。

文藝傳播

115.最大的圖書館是銅鑼灣的香港中央圖書館,樓高12層,樓面面積合共33800平方米,藏書量約近230萬本。

116.最新的博物館是西九龍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日期為今年7月2日,設有9個展廳。

117.首家電台是香港電台,屬本港公營廣播機構,1928年啟播,翌年當時的郵政總監(即郵政署長)史密夫被委派兼任台長。

118.首家電視台是麗的映聲。1957年麗的呼聲獲發有線電視牌照,開辦麗的映聲,同年5月29日正式啟播,初期向用戶收取25元月費。

119.首家無綫電視台是無綫電視(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創辦,1967年11月19日啟播。

120.最悠久的中文報章是《大公報》,今年慶祝創刊120周年。《大公報》於1902年在天津創刊,是迄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以「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為辦報宗旨,立言為公,文章報國,始終與民族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1938年8月遷館香港,1941年因香港淪陷遷館桂林,1948年春香港版復刊,此後扎根香港,始終堅持愛國傳統,講好中國故事,報道好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增進香港同胞對祖國的了解。

「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特別郵票。(香港郵政圖片)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公報》為香港的平穩過渡、順利回歸發揮了輿論先導作用;香港回歸後,《大公報》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及時傳遞中央聲音,團結凝聚香港社會各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忠實記錄和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新時代,尤其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成立之後,《大公報》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了全媒體跨越式發展,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為維護香港社會穩定、促進人心回歸,發揮了愛國愛港傳媒旗艦的作用。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香港知多少 | 120項香港之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