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我這25年|00後積極融入大灣區 用創作表達愛國情懷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在香港回歸後出生的「00後」,他們未有機會見證當時重要的歷史時刻。但回歸後的這25年來,香港的發展一直與國家的命運環環相扣。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多元發展,到底是什麼契機驅使他們選擇到內地升學,進一步了解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地方呢?

江陽:用原創歌曲《紫荊》唱響愛國情懷 鼓勵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京港生江陽,很早就踏上認識祖國之路,之後更成功投考北京大學,一邊讀書,一邊了解及貢獻祖國。(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00後,江陽對香港回歸祖國有着自己獨特的感受。雖然家住元朗區距離深圳灣口岸僅有6公里,但在港成長的他時常會看到港媒報導有關內地不是很理想的一面,或給香港青少年的腦海裡留下負面印象。可在15歲那年,他參加「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的經歷彷彿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於是江陽便連續4年參加了20多個內地交流團,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在內地看得越多,越感到內地到處都是奮鬥的力量和崛起的景象,年輕人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

江陽從小就熱愛音樂和演講,希望能夠不斷登上更大的舞台。2015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機會將他送到北京,體驗過北京的音樂氛圍後,他便下定決心要去北京讀大學。得知北大在港開始招生時,他帶着對夢想的憧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成為北大學子。讀書期間,他參加了全國港澳台大學生短視頻大賽,創作《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的視頻。影片短短三分鐘講述了他結緣北京的7年中,對北京從陌生、喜愛到融入的心路歷程。他的作品在大賽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唯一的特等獎。除此之外,江陽在繼續追尋音樂和演講夢想的同時開始有系統地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對中國各地的自然風物和文化古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利用放假的時間去中國各地旅遊以及支教,過程中聽到了許多閃閃發光的中國故事,於是萌生想法想把自己的故事用歌聲,「講」給更多人聽。

「我希望能夠把自己積累的所有學識、所有資源共享出去,我希望做好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橋樑和傳播者,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社會工作和音樂力量,表達我真摯的初心。」江陽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創作了一首歌曲《紫荊》,以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身份出發,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激動的心情。他找到了12位香港青年和12位內地青年參與歌曲MV的拍攝,而他代表的就是第25個青年,寓意自己就是香港跟內地融合的那個橋樑。歌曲的MV參與人員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的青年。

從愛自己的城市,到愛自己的祖國,北京大學香港學生江陽一直在成長。他表示十分關注青年未來的發展空間,侯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到的「制訂整體的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增加了他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我常常思考,一個當代青年人,究竟應該擔當着什麼樣的社會責任。當前階段,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港青來內地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江陽認為年輕人要把格局打開,除特區政府協助外,香港青年也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

鄭禧年:鼓勵青年親身了解灣區發展 發揮價值實現夢想

在暨南大學讀書的鄭禧年,表示感受到中央政府不斷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體會到對香港的重視和關懷。(受訪者供圖)

在香港回歸後出生的鄭禧年說,雖然身為千禧一代未能見證具有歷史性的一幕,但2007年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香港成長期間,他見到香港和祖國之間的緊密相連。從2003年簽署CEPA到2019年《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他深刻體會到中央政府不斷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關懷。

香港回歸至今,隨著內地高校國際聲譽及辦學水準的提高,吸引不少香港青年選擇到內地升學掌握發展資源。「一直接受香港教育的我選擇內地升學純屬機緣巧合。在內地讀書的這三年,我看到內地的發展前景不亞於香港。」播音主持專業的鄭禧年在暨南大學得到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他結合自身專業親自策劃統籌音頻節目《逐夢灣區·青年說》,講述着25個在灣區發展的香港青年故事。希望藉着真實故事讓更多的香港青年增加對灣區發展的了解,同時亦將節目當作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最佳獻禮。

鄭禧年說,香港過去25年經歷過高低起伏,現在正是讓香港重新出發穩步向前的好時機。在祖國強而有力的支持下,期望香港各階層特別是青年群體,能親身走進內地了解大灣區發展,用第一視覺和感受灣區前景。乘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共同在這片沃土發揮自我價值實現夢想,報效國家、貢獻祖國。

陳泓伶:優秀青年齊聚 有望打造世界第一大灣區

陳泓伶同為暨南大學學生,正在修讀中醫專業的她,希望學有所成之時將自己在內地讀書的寶貴經驗和閱歷,回饋給香港。(受訪者供圖)

暨南大學中醫專業的香港學生陳泓伶表示,每當看到電視重播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畫面時,每一個振奮人心的畫面都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經歷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懷抱時,也代表着港人終於能抬起頭來。香港回歸後成長路上遇到了不少坎坷,例如亞洲金融風暴、抗擊非典型肺炎、樓價大跌失業率攀升等問題,但在她的記憶中,祖國總是在第一時間鼎力相助一直與香港風雨同舟共渡難關。

回歸25周年的今日,國家為香港創造了不少新機遇。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還是「十四五」規劃,祖國一直都在為香港的未來發展規劃藍圖。隨着政策的轉變,再加上為拓闊香港青年視野的惠港政策,目前香港學生前往內地升學也能享受同等待遇,以往遇到的生活問題也不復存在。港生陳泓伶很慶幸自己港人的身份,能夠在多項惠港青年政策中得到內地升學的機會。「中醫是我國的瑰寶,內地正是中醫文化的發源地,我嚮往內地淵博的中醫文化,待學有所成之時,愿將自己在內地讀書的寶貴經驗和閱歷回饋給香港。」她同時也鼓勵香港年輕人放長眼光把握機會同心創建,讓香港在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路上,邁步向前。

陳泓伶表示,作為立足大灣區的香港青年學生,應該主動擔當起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溝通紐帶,將在大灣區所學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與更多的香港學子一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作出貢獻。她堅信,在廣大優秀青年匯聚的大灣區,將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

(點新聞實習記者羅琳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我這25年|00後積極融入大灣區 用創作表達愛國情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