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數說25載|香港創科大事記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中,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創新科技也在其間得到日新月異的發展,香港不斷融入祖國發展大格局,創造令人欣喜的佳績。

香港擁有八大高校得天獨厚的的科研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國家領導人和中央的重視。25年來,香港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一步步建立各項科研資助基金,資助無數研究項目,並且和中科院、工程院攜手,共同孕育科研人才。香港還擁有數碼港和科學園兩大搖籃基地,成功孕育無數獨角獸企業,其中佼佼者更是走出香港,走向世界。點新聞記者整理了回歸25年來,香港創科發展的大事記,快來睇下!

回歸25年來 香港創科大事記

1997年 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國務院首次邀請黃乃正、蔡忠龍、李澤湘、陳小章和黃宜定等五位香港獲奬學者參加國家科學技術奬勵大會,香港獲奬學者獲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接見。

1998年1月4日版《中大通訊》,刊發了對香港中文大學黃乃正、蔡忠龍、陳小章和黃宜定四位教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報道。

1998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FSC)與香港研究資助局首設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國務院推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於1986年3月啟動(又名「863計劃」),是國家首個大型科技計劃,香港科技大學有份參與,是香港首獲「863計劃」撥款之項目,亦是當時款額最高的「863計劃」開發項目之一。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向國家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高技術的建議。(資料圖片)

1999年 特區政府註資50億成立創新科技基金。1997年3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又名「973計劃」)啟動,1999年科大計算機科技系顧鈞教授所領導的「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理論和高性能軟件」項目,為首批「973」之立項項目,亦是資助額最高的項目(6700萬人民幣)。深圳市政府成立虛擬大學園,首批22間院校包括港大及科大,浸大、理大、城大及中大隨後陸續加入。

特區政府注資50億成立創新科技基金。

2000年 特區政府成立創新科技署,旨在推廣應用研發及發展,及促進香港科技基礎建設。直至2021年,創新科技署共資助了32293個研究項目,總資助金額為284.52億港元。國家自然科學獎自1988年起開放面向香港的推薦及提名,由2000年起正式由香港教育部門統籌提報。

特區政府成立創新科技署。(資料圖片)

2001年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正式運作。應科院自成立以來已於全球申請逾1300項專利項目。截至2022年3月31日,應科院共獲授逾900項發明專利。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正式運作。(資料圖片)

2002年 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論壇首次在港舉行。香港科技園公司正式啟用,截至2021年,超過1000間科技和初創企業在此落戶,吸引逾16000名創科人才,畢業的培育公司超過850間,並成功孕育3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包括估值過百億美元的DJI大疆創新、SenseTime商湯科技、Lalamove。

2003年12月5日,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前排左二)與葉嘉安(後排左二)、章梓雄(後排左三)、劉允怡(後排右三)和吳奇(後排右二)等合影。(資料圖片)

2003年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和康文署在港合辦首屆「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10月15日,楊利偉成為首位成功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國家航天局隨即安排楊利偉與載人航天團於同年10月31日訪港。中科院香港新院士證書頒發典禮暨香港院士論壇在香港科學館舉行。

2003年11月,香港文匯報記者拍攝的香港科技園科技中心。(資料圖片)

2004年 國家科學技術部與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後為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香港和廣東省推出「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於5月簽署「內地與香港成立科技合作委員會協議」。國家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面向港人並首次在港舉辦。港深政府簽署《加強深港合作的備忘錄》。第一屆泛珠三角區域科協和科技團體合作聯席會議召開。

2003年6月29日,時任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及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前左)分別代表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在禮賓府簽署《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資料圖片)

2005年 國家科技部批准在港大設立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 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和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珠海開校。國家科技部認可港理大設於深圳的「理大現代中藥研究所」成立「中藥藥學及分子藥理學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人事部發出通知,港澳居民可參加全國統一的執業資格考試。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在訓練中。當天,「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資料圖片)

2006年 首屆京港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創科署成立5個香港研發中心。國家航天局月球探測工程中心與港理大簽訂協議,成立「空間精密機械技術聯合實驗室」。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成立。教育部宣布,本年起港澳高中學生赴內地求學,享受與內地生同等收費科大本科生汪滔設計出第一台無人機原型,與兩名同學在深圳創立大疆科技,2010年主攻航拍。

2004年6月17日,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右一)、時任深圳市長李鴻忠(左一)在香港禮賓府出席香港與深圳《關於加強深港合作的備忘錄》簽署儀式。

2007年 港深簽訂《「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何梁何利基金」首次展開香港地區申報及推薦工作,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負責該項目在香港地區的推薦申報工作。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學化學系支志明成為首位獲獎香港科學家。科技部與創科署同意制定統籌申請機制,由創科署處理香港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的申請。

2005年11月18日,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成立聯合國際學院。圖為成立暨奠基典禮。(資料圖片)

2008年 港深政府正式簽署《「落馬洲河套地區綜合研究」合作協議書》展開落馬洲河套地區規劃發展工作。歷時3年的聯合規劃研究,港深兩地政府在9月同意及決定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新口岸在2020年正式啟用。自2008年至2022年,NFSC與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作,共資助了522位科研人員赴港交流。

2020年8月26日拍攝的深港之間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無人機照片)。(資料圖片)

2009年 港深簽訂《深化「深港創新圈」建設合作安排》。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首度為香港舉辦「少年太空人體驗營」,30位學生入選。《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在京發布,《綱要》對粵港澳三地提出眾多具體措施。

2009年8月8日,少年太空人體驗營出發儀式。(資料圖片)

2010年 港澳地區科研機構在內地單獨設立、或與內地單位聯合設立的科研單位,可獨立申請承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NFSC首次在港推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中國女青年科學家獎首度向港澳女青年科學家開放,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受委託擔任聯繫、諮詢及推薦等工作。理大在深圳設立產學研基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與香港學者協會簽約開展「香江學者計劃」。

2011年7月21日,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深圳市南山區高新科技產業園興建的產學研大樓開幕。(點新聞資料圖)

2011年 國家「十二五」規劃首設港澳篇章。香港創科署每年向香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恆常資助,由最初每年2百萬港幣遞增至2019-20年度的1000萬。中科院上海分院-香港中文大學上海合作中心協議簽署,共建「促進中藥全球化聯合實驗室」。

2011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代表們審查。(資料圖片)

2012年 國家科技部批准香港創科署首次推薦的56名香港學者加入「國家科技部專家庫」。落實李克強副總理訪港建議,國家專用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應科院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雲飛創立的雲洲智能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在港註冊成立。科技部專設港澳台科技合作專項。教育部制定「萬人計劃」(後更名為「香港與內地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劃」)。

2013年 港深兩地政府正式簽訂《關於共同推進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合作協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協議共建「力學與空間環境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

2015年11月20日,楊偉雄(左)在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見證下宣誓就任創科局局長。

2014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深圳龍崗開校。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校。(資料圖片)

2015年 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慶祝在港成立十周年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授牌儀式在港舉行。

2017年1月3日,《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舉行。(資料圖片)

2016年 「創科博覽2016」在港舉行。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與廣東省經濟信息化委員會成立「粵港信息化專家委員會」。

2017年 港深政府簽訂《關於港深推進落實深港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港澳與內地深化合作。特區政府成立20億港元創科創投基金、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與深圳簽訂《粵港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安排》。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湯曉鷗帶領團隊於2014年創立商湯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2018年5月23日,楊偉雄表示,上星期迎接兩地創科合作上新里程碑,促成了國家科研資金「過河」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2018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批示24名在港兩院院士的聯署信。中科院與特區政府簽署《關於中國科學院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的備忘錄》。科技部與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香港青年科學院成立,為香港科學院轄下的分會。長55公里、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通車。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

2019年 國務院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創科署與科技部推出「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NFSC「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首次試點開放予港澳大學科研人員申請,共25個中選名額揭曉,港大佔7個,中大佔4個,科大、城大和理大各佔3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成立。

2019年,國務院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20年 NFSC持續跟進對港科技政策,加強優青項目(港澳)實施和管理工作,進一步擴大NFSC與研資局聯合資助項目的資助規模和強度。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支持本地大學吸引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及其團隊來港任職。

2020年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後舉行記者會。

2021年 「十四五規劃」將深港河套合作區納入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於4月成立。首屆「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首度接納港區科學家申報,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副教授王吉光博士獲獎。中國科協與國家航天局組織和舉辦「中國航天科學家訪港團進校園暨百年科學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展」。香港和上海簽訂《滬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備忘錄》。中國科協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簽訂合作協議,香港工程師學會與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簽訂資格互認協議。

2021年8月23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宣講會上致辭。 

2022年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發展戰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於9月開校。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於9月開校。

點此查看點新聞「慶回歸25周年」專題

點此查看「回歸25年大事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數說25載|香港創科大事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