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個粽子樣本檢測全數通過 端午節這樣食粽更安心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26日)公布粽子的時令食品調查(第二期)結果,33個粽子樣本全部通過檢測。(政府新聞處)

端午節將至,市面上不同口味的粽子陸續上市。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26日)公布,最近完成粽子時令食品的第二期調查,33個粽子樣本全部通過檢測。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在選購、製作、貯存和享用粽子時須注意食物安全要點,如在選購粽子時,向可靠的店舖購買粽子;購買非預先包裝粽子時,挑選用粽葉包裹妥當的;購買預先包裝粽子時,留意食用日期及檢查包裝是否完好。

中心建議市民自製粽子時,向可靠的供應商購買粽葉,避免挑選顏色異常青綠或帶有化學劑氣味的粽葉;處理食物前後,徹底清潔雙手及用具;分開處理生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有關如何貯存及烹煮粽子,中心亦有以下建議:

  • 購買粽子後應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貯存;
  • 粽子被打開前,內裏的糯米及餡料不應外露,烹煮時亦不應直接接觸到繩子,確保粽子在烹調前後及其間不被污染;
  • 如非即時食用或烹煮,應將粽子貯存於攝氏4度或以下,或按照包裝上的指示適當存放;
  • 已煮熟但非即時進食的粽子應放在有蓋容器內,並於冷卻後存放在雪櫃上格,其他生的食物則應放在下格,避免交叉污染;
  • 進食前,應將粽子徹底翻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以上;
  • 粽子不應翻熱超過一次;
  • 已翻熱的粽子應盡快食用。

發言人表示,一般而言,粽子的能量、脂肪及鈉含量偏高,市民進食時,可減少使用豉油或砂糖等調味料。中心建議市民與親友共享粽子,除增添節日氣氛外,更可淺嘗不同口味的粽子,避免過量進食。

更多閱讀:

端午將至 67款被抽檢粽子全數合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33個粽子樣本檢測全數通過 端午節這樣食粽更安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