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論 | 疫後方艙改過渡屋 改善交通配套是關鍵

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再再「破頂」。房委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達6.1年,為23年來高位,與3年上樓目標愈走愈遠。苦等「上樓」遙不可及,全港12.7萬個居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家庭只能寄望過渡性房屋「解渴」,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是無止境的等待。近日坊間有不少聲音建議,希望政府待疫情過後把部分方艙醫院等社區隔離設施改造為過渡性房屋,不僅可令其物盡其用,亦可紓緩公屋供應不足的問題。這些建言不無道理,或可納入下一屆特區政府房屋施政的方向。而方艙變身過渡屋的可行性,關鍵之一在於改善交通配套條件。

本港第五波疫情緩和,早前由中央緊急援建的多間方艙醫院陸續停運,包括新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粉嶺、洪水橋、元朗潭尾和青衣等6個社區隔離設施,而其停運後的用途亦受到各界關注。立法會議員周浩鼎上月去信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建議方艙醫院在疫情後改建為過渡性房屋,幫助劏房戶脫離惡劣居住環境,並要求將有關事項加入議程進行討論。

周浩鼎表示,現時全港有超過20萬人口居住於俗稱「劏房」的不適切房屋內,居住環境十分惡劣。雖然運房局早前指出,至今覓得可興建18,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土地,惟目前正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只有2,300個,可謂遠水救不了近火。他認為,在新冠疫情完全消退後,政府可將現有多個由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設施改作過渡性房屋,讓居住在劏房的市民能夠盡快入住。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亦認為,啟德方艙醫院作為市區內首個有升降機的四層高大型社區隔離設施,不少單位均可被合併為家庭式單位,若疫情進一步穩定,可考慮將啟德方艙改建為過渡性房屋,讓居住在不適切房屋的家庭入住,盡快脫離惡劣居住環境。

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良則建議,改建社區隔離設施作過渡性房屋需要解決煮食問題,或要增加煤氣設施等,並建議可將設有獨立廁所的方艙醫院優先改建。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說,若政府把方艙醫院轉作過渡性房屋,相信啟德方艙較容易做到,因為配套較完善,竹篙灣方艙醫院亦具備條件,如果能與附近的迪士尼樂園商討,為竹篙灣住戶提供就業機會,效果會更理想。

此前有媒體報道,不少劏房家庭對於現成的過渡性房屋望而卻步的原因,一是這些過渡屋遠離市區,交通不便;二是配套不足,生活不便。這也是現今大多數方艙醫院等隔離設施普遍存在的問題。未來一旦要啟動改造工程,改善交通配套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建議政府可加設專線小巴、巴士等,亦要考慮到於晚上時分的交通安排。

新一任行政長官人選李家超早前發布參選政綱時,特別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即確保有一定數量的小型公屋項目在未有全面社區配套前推出,供輪候家庭選擇提早「上樓」。而方艙改過渡屋,相信亦是與「提前上樓計劃」並行不悖的可行方案。本港房屋問題已磋砣20幾年,廣大市民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坐言起行,以結果為目標,有效解決問題,讓苦候公屋、過渡屋的基層市民看到「上樓」的希望,讓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不再是紙上空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論 | 疫後方艙改過渡屋 改善交通配套是關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