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改進大灣區就業計劃 引發港青北上趨勢

文/葉文斌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機遇無限,近年不論是特區政府、商界領袖以至政界人士,都鼓勵青年到內地工作或創業,因為在14億人口的市場,機會總是比較多,而且發展空間亦更大。不過,要把相關工作做得到位,就不是那麼容易,特區政府早前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2000個名額,畢業生提交超過兩萬份求職申請,但當局最終只接獲企業就聘用1100名畢業生提交津貼申請,有議員建議增加職位名額,並做好配對等工作。其實,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青年到內地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既然有關計劃大受歡迎,特區政府就應該乘勢而上,令計劃成為青年到內地發展事業的有效渠道。

關於計劃的最新情況,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指出,截至2022年2月底,該計劃約有八成半入職者已到內地展開工作,計劃共接獲417間企業提供約3500個職位空缺,創科及非創科職位約各佔一半,畢業生共提交超過20000份求職申請。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對計劃有質疑,表示計劃不能滿足港青的就業需求,建議政府適當增加計劃的名額、將職位分散於不同城市,以及成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相關工作,幫助青年物色更合適的就業機會,加強青年和企業的匹配度。從種種資料可見,計劃某程度上是成功的,只是大有改善空間。

10%的成功機會

在很久以前,特區政府就已經鼓勵青年北上,但由於待遇以至對接等問題,香港青年北上始終未能成為潮流,但如今放在眼前的,卻是一個超額十倍有多的「就業計劃」,筆者建議特區政府理應更進一步,一方面增加計劃的名額,一方面把現有計劃延長。當然,一個又一個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總不能「無限期」地得到補貼,政府可以透過研究、調查,掌握港青們在內地工作需要多少時間熟習、站穩陣腳,再決定是否或者應該延長計劃多少。

另一方面,現時參加計劃的青年前往工作的城市,深圳有近690人,廣州約有250,其餘的包括東莞等,最多只有數十人;從「大城市」的角度考量,這可能是一個青年到熱門城市工作的普遍現象,可是,有時候最有發展潛力、機會的地方,往往未必是最多人、最熱鬧的城市,故此特區政府在安排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時,其實亦要注重平衡、平均的問題,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例如珠海以及惠州等,亦可以多協調青年到這些具有潛力的城市工作。

引發潮流的「少數原則」

在一本全球暢銷書中,作者提出了三個「引發」潮流的原則,第一個被稱為「少數原則」,即是少數人作出某些行為,往往能引發起一股潮流,例如當少數人穿起某種衣飾,之後其他人會跟隨甚至引起熱潮。其實,鼓勵青年到內地發展,也應該由少數人做起,既然政府現在推出了受歡迎的計劃,那就「唔好畀佢停」;而且,這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活生生的「廣告」,鼓勵身邊其他朋友北上發展。這是可一不可再的機會,特區政府必須抓緊時機,多做一步,多為香港青年以至國家發展着想。

(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選舉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改進大灣區就業計劃 引發港青北上趨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