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電子消費引發「金錢疏離感」 機構推理財桌遊助學生重塑健康金錢觀

香港家庭福利會近日針對青少年的消費態度和金錢觀轉變,推出「家·深理財教育計劃」,以創新、體驗性手法幫助中學生建立理財概念,發掘自己的理財模式。 有關項目得到「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 2021」支持,更獲得「傑出財務健康大獎」。點新聞記者日前邀請到負責計劃的家福會理財社工Dale和2位受惠中學生接受線上訪問,分享項目的理念和理財的心得。

Dale指出,疫情令青少年常待家中上網、購物,開始產生「父母應負責消費和生活開支」的觀念,每當手上沒錢便向父母請求,導致過度消費,中學生的理財知識出現倒退。而且電子消費的普及,令青少年甚少接觸現金,出現「金錢疏離感」,對金錢支出缺少「心痛」的感覺。

Dale表示為讓理財教育更有趣和具體驗性,「家·深理財教育計劃」以「理財二三事」桌遊為媒介,先培訓高中生學習理財知識,成為「理財大師」後,再由「理財大師」帶領初中生。希望同學在互動過程中,體驗理財時不同的情緒和決定,並透過檢討分享對理財有更深入的認識。

儲蓄不等於理財 購物前應深思熟慮

在參與計劃後,學生們的理財觀念都有了明顯變化。「理財大師」甘希文同學分享指,在參加活動前,家人通常在她花光零用錢後就會給錢,令她形成每次都直接把錢花光再領的惡性循環,不會管理收支。當上「理財大師」後,她學會金錢分配,每星期收到零錢後,一半會放錢包,另一半則放在家不帶出街,控制自己不會在無必要的地方花錢。

「理財大師」郭萁栢同學表示,參加活動前他認為有儲蓄就已經是理財。但他從活動中學習到,遇到心頭好時要思考該物品的急切性,要立即買還是儲錢之後購買,要多加思考才是真正的理財。

理財概念如種子 冀學生結出健康的金錢觀

對於理財教育的工作成效,Dale認為理財概念猶如一顆種子,他的工作是在青少年心中播種,讓他們將來能把成果用在生活上。他認為現今社會不少成年人亦未能做好理財規劃,社會上才會衍生出大量貸款廣告、消費問題的報道,甚至破產的情況。在他接觸的破產個案中,不少人破產的成因只是過度消費,因此破產並非遙不可及的後果。希望透過理財教育活動,能讓香港年輕一代建立健康的金錢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電子消費引發「金錢疏離感」 機構推理財桌遊助學生重塑健康金錢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