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知實況|快測申報平台無影 染疫數字靠估

快速檢測平台仍未推出,未能反映疫情實況,亦對染疫的打工仔造成不便。(點新聞資料圖)

本港昨日(5日)新增確診數字稍為回落至37529宗,第五波疫情累計已超過42萬人確診,即是平均每18人就有1人確診。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有關感染數字並未反映快速測試陽性數字,而原擬本周內推出供自行快測陽性患者申報確診的網上平台,因為涉及核對身份等技術問題,而且預期一推出便會有逾10萬人呈報,可能導致伺服器出問題,目前仍在努力研發,推出無期。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快速測試平台「面世」只聞樓梯響,社區內大批染疫市民的檢測結果滯後呈報,埋下「播毒」隱患,也難反映疫情實況。

衞生署於2月26日公布,計劃容許快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透過網上系統直接登記陽性結果,毋須經過核酸檢測確認,便可直接視為陽性個案作後續跟進。連日來的疫情記者會,政府都未能公布登記平台的推出日期,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周五(4日)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承認,有關網上平台是「遲咗少少」,強調會盡快推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再被追問網上平台推出日期,他說平台仍在籌建,暫時未有確實啟用日期。

技術及私隱問題待解決

歐家榮解釋,衞生署資訊科技部、創新科技署轄下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正在努力研發網上平台,由於涉及複雜的技術,包括核對呈報人士是否屬早前確診個案,以決定需否發出新的隔離令;同時要有身份認證,確保不會盜用他人身份。他早前曾稱,平台涉及技術問題及私隱細節有待解決。

歐家榮昨日說,預料平台一推出,會有10萬人呈報,可能導致伺服器出現問題。當局不希望推出平台時引起混亂或不尋常情況,因此希望完善平台,先做多重測試才推出。

他提醒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毋須作任何網上呈報。現時已有約數千名快測陽性的人士,把資料上載至現有的傳染病公眾平台,他們會收到當局的短訊,待新平台推出後才再登記。

據衞生署早前公布,該平台將設追溯期,在2月26日或以後快測陽性的患者,透過提交身份證、上載陽性檢測盒的相片登記,待當局審核通過,便可透過短訊,獲補發病假及確診證明等。

打工仔僱主協商有難度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對快測呈報平台啟用無期感到不可接受,顯示政府在抗疫整體策略上,沒有未雨綢繆的周密計劃及配套準備。政府已公布認可快速測試陽性直接視為確診,但只能憑檢測盒的「兩條線」自證,令申報和受法例責罰及保障,與核酸檢測呈陽的標準不一致,在未有法例約束下,令人擔憂快測陽性患者遊走社區,而打工仔申請病假、與僱主協商也面臨困難。

「無統計快測陽性數字,疫情形勢只能靠估。」陳凱欣指出,不及時的滯後呈報機制,會令防控指標失靈,「由圍封強檢約15%的陽性比例推斷,個案不可能跌落到三萬幾宗,無客觀的數目下,難以準確研判及反映疫情走勢。」

(來源:大公報 記者 解雪薇)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難知實況|快測申報平台無影 染疫數字靠估

收藏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