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鄧小平南巡30年 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成功

文/葉文斌

前日(1月19日),正是鄧小平南巡抵達深圳30周年,30年前的那一天,鄧小平乘坐專列到達深圳。當時內地正有一陣關於「姓資定姓社」的爭論,為了打破國內保守勢力對改革開放的種種質疑,鄧小平就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及上海等地巡視,還陸續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當年媒體就報道,鄧小平一到深圳,就表示「到了深圳,坐不住啊!」要趕快到深圳市走走、看看。回望過去數十年,歷史證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空前成功。今日筆者就以1992年的深圳為起點,說說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的奮鬥故事。

自改革開放到1992年,深圳特區的發展已慢慢成形,當時就與香港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模式,在短短13年間GDP年均複合增長近50%,被喻為「深圳速度」。在1993年至2003年間,深圳從代工到技術改造,由「深圳加工」到「深圳製造」,推動了第二次創業,那十年年均複合增長更超過20%,高於全國以至廣東的升幅。再到過去接近20年,深圳不但成為了創新科技之都,其GDP更已經超越了香港,創造了「世界奇蹟」。

走向繁營 步向富裕

細看深圳的經濟數據,足以證明深圳已經從一個邊陲小漁村,蛻變成一個由第三產業主導的先進城市。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字,在2020年,深圳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670億元人民幣,而人均GDP,亦有15.8萬元人民幣,這顯示了深圳的經濟繁榮,亦反映其人均收入大幅度上升,人民慢慢走向富裕。筆者還留意到,在深圳的產業結構中,佔比最多的第三產業,亦即是服務業,就佔其地區GDP大約62%;而且,比起香港,深圳的第二產業即工業、建築業並沒有沒落,還佔其GDP接近38%。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經成為以服務業為主,但有強勁工業(包括創科工業)支撐的先進城市。

深圳是國家發展迅速的一個典型例子,從深圳「放大」到全國,亦證明了當年鄧小平獨具慧眼,堅持推動改革開放,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工業國、貿易國。由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南巡等,筆者深深體會到,一個國家實行的制度,所走的路線,不應是為了爭論「姓甚名誰」,而是要徹底地改善人民生活,國家選擇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就帶領我們今日能走向繁榮且富裕的道路上。之前,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一項長期研究,就顯示中國人民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高達93.1%,這更加證明了,除了亮麗的經濟數據,中國政府得人心,用行動贏得民眾支持。

一同實現共同富裕理想

鄧小平南巡期間,表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那時起,國家領導人就把「共同富裕」視為社會發展的一種理想,現時國家亦正朝着這方向努力。回到香港,筆者就在想,香港也應該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我們不是要「均富」,亦不是要「劫富濟貧」;但是香港受「自由市場」論述影響多年,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反思,香港需要繼續「做大個餅」,也需要「分好個餅」,令更多民受惠,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筆者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選舉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鄧小平南巡30年 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成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