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周品世界|2021年:疫苗奇跡沒有出現

Omicron來勢洶洶,各國呼籲國民盡快接種疫苗。(彭博社)

文/周德武

2021年的世界充滿了魔幻與混亂。1月6日美國國會山出現暴動,世界「民主燈塔」轟然倒下。拜登上任後高喊「美國回來了」,結果在阿富汗,全世界驚訝地看到「美國回家了」。這一年,默克爾宣布退休,歐盟領導人米歇爾說,「歐洲舞台沒有了你,就像巴黎沒有了艾菲爾鐵塔。」叱咤德國乃至歐洲政壇16年的「鐵娘子」的離去,讓人們對歐洲這艘大船的航向多了幾分擔心。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中亞諸國雖建起了「突厥國家聯盟」,但奧斯曼帝國的落日餘暉難以成為明天的光亮,里拉跌跌不止大大挫傷了政治強人的雄心。從年初的「德爾塔」到年尾的「奧密克戎」,新冠病毒快速進化,儘管人類有了新冠疫苗,但死去的人比2020年還要多,世界不得不學會「與病毒共存」。疫情擾亂了全球生產與供應鏈,通貨膨脹也跟着湊熱鬧。西方大國通過價值觀聯盟「抱團取暖」,在最該團結應對的領域卻各自為戰,任新冠氾濫,這是時代的悲劇,凸顯了全球公共衞生政策的失敗。

一、2021年全球抗疫考驗人的耐心

2021年的世界被新冠病毒反覆折磨,也把人類的耐心撐到了極限。截至2021年12月底,新冠疫情已經奪去了540餘萬人的生命,而其中一部分人本可以通過各種努力改變其生命軌跡,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奇跡並沒有發生。有的人一直渴望得到疫苗終未如願;有的人拒絕唾手可得的疫苗悔之晚矣!「疫苗民族主義」拉大了「疫苗鴻溝」,既是貧富差距的自然延伸,也是人為樹立的障礙,同時把發達國家的自私自利徹底示眾。在反疫苗組織的強大攻勢面前,世界絕大部分人選擇與科學同路,積極接種,這讓2021年的世界變得不那麼絕望;但也有不少人選擇與愚昧並行,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機會。僅以美國為例,美國80餘萬死亡者之中,75%的是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相信人們自有判斷。

2021年11月,《牛津詞典》將疫苗(Vax)作為年度熱詞,算是對2021年的世界作了最直接的詮釋。新冠疫苗的研發與時間賽跑,人類在短短的10個月間,就把新冠疫苗推向了市場,不能不說是醫學的奇跡。當2021年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全世界期待新冠疫苗能夠讓人類快速告別疫情,但是這一次我們並沒有那麼幸運。新冠疫苗的功能在防止相互傳染方面並沒有想像的神奇,「疫苗逃逸」現象比比皆是,即使疫苗接種率高達80%以上的國家,依然回不到常態。歐洲國家的接種率居於世界前列,但2021年的最後一季再次成為疫情的「震中」。聖誕節這一周,美國每天的感染人數高達50萬,法國突破20萬,英國也高達12萬以上,發達國家正以這種速度實現「群體免疫」,社會達爾文主義再次盛行於西方世界,把中國人看得目瞪口呆。

在新冠大流行面前,沒有人是安全的,除非世界上最短的木板被補齊。這淺顯的道理,即使疫情暴發已歷經兩年,但人類的認識依然淺薄。抗疫既是國內事務,更是一項跨國性的國際事務,國家有邊界,但病毒無國界,成員國各自為政,注定要將這場人間悲劇人為地放大。廣大非洲國家的接種率目前仍是個位數。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021年夏天警告,「富裕國家不願廣泛分享疫苗,一旦出現危險的變異,疫情將會反彈。」這位非洲兄弟一語成讖。

從年初在印度肆虐的「德爾塔」到歲末年尾的「奧密克戎」,新冠病毒已經進化了幾個層級。從南非11月下旬報告第一宗病例,奧密克戎到如今成為歐美國家的主流毒株,僅僅耗時一個月。縱然美國輿論對南非的「透明度」大加讚揚,但並不能阻擋奧密克戎向世界其他地區的蔓延,人類的警覺永遠趕不上病毒的狡猾,無論是武漢向世衞組織報告第一例患者,還是不知不覺中、德爾塔變種襲擊印度,抑或是南部非洲這次 「吹哨」,都在揭示同一個道理:病毒不分國別,它是全球共同的災難,相互指責和妖魔化對方無濟於事,只有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抗疫,我們才能早一點走出新冠的陰霾。

2021年,中國疫苗受到了西方主流媒體極不公正的待遇,中國疫苗「低效論」時不時成為其熱炒的話題,好在非洲的塞舌爾、巴西塞拉納小鎮、以及整個智利,都在為中國疫苗的效力做免費廣告,在現實世界中,中國疫苗在防止重症和死亡方面並不輸給歐美。設想一下,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疫苗,2021年想從歐美國家獲得施捨無異於與虎謀皮。值得慶幸的是,由於中國採取了「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雖個別城市不時有零星的封城措施,但總體上整個社會相對安全,從而維持了相對穩定的全球生產鏈、供應鏈。中國除了向世界出口及供應了數百億計口罩、防護服及呼吸機之外,還向世界供應了20億劑新冠疫苗,進一步凸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牢固地位。

環保組織請願,敦促各國正式氣候暖化問題。(彭博社)

二、氣候變化問題的背後是綠色產業鏈

2021年是普通人上太空最多的一年,世界首富們爭相去太空過了一把癮,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昂貴的太空探索正變成「常態化」的旅遊,馬斯克掌控的衛星充斥太空軌道,可能製造的太空垃圾讓世界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從地面上的電動車到太空中的星鏈,馬斯克的手伸得實在太長,儼然成為「宇宙中心」,他的一句話甚至能影響股票市場,從虛擬貨幣到自家的股票。馬斯克擁有如此大的能量,成為《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也在意料之中。

科學的進步會讓人類變得傲慢和自負,但小小的新冠病毒搞得人類面目全非,這是對人類自信心的一次重擊。也許我們會嘲笑103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那次瘟疫造成全球5億人感染、數千萬人喪生。而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數十個國家捲入,「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爭霸戰,讓世界陷入了逢強必霸、逢霸必戰的怪圈,1600餘萬人在這場戰爭中喪生、2000多萬人受傷。瘟疫與戰爭是消滅人口最快捷的方式,馬爾薩斯的理論得到了進一步驗證。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誕生,讓西方列強陷入了對新制度的恐慌之中,加上瘟疫的蔓延,讓他們草草地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某種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和不期而至的大流感「拯救」了歐洲、拯救了世界。而100多年之後的2021年,主義之爭、瘟疫之患再次擺到了檯面,戰爭的話題再起,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美國戰略學家基辛格在過去一段時期裏,對人類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給予了多次警告。新冠疫情的暴發不斷地告誡我們,大國不要彼此為敵,大家同處一個戰壕,氣候變化、瘟疫才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敵人。所謂的「世界領袖」不在抗疫問題上搞全球統一戰線,卻把心思花在建立所謂排他性的價值觀聯盟,老天爺不懲罰人類,還能懲罰誰呢?一些戰略學家早就警告,美國在21世紀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把敵人搞錯。

2021年的頻繁災難再次教會人類要對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得克薩斯州的一場罕見暴風雪讓那裏的電網癱瘓。北極與南極圈在這一年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冰蓋在迅速融化、冰山在倒塌;從中國的河南、山西到歐洲的許多城市,一夜之間的傾盆大雨讓城鄉的排水系統捉襟見肘,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心地球溫度的升高。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過激烈的辯論,總算給地球裝了一個「溫控器」,各國對碳排放作出了承諾,希望能將地球升溫的幅度控制在1.5℃以內。這個宣言能落到實處嗎?許多國家對此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2021年的臉書公司乾脆不要「臉」了,公司改名為META,誓言進軍「元宇宙」。元宇宙的虛虛實實,讓人類在虛與實的切換中有了更多沉浸式的體驗,但支撐這一切的基礎還是人工智能、5G、大數據以及腦控技術,而芯片則處於這些領域的核心地位,其戰略性可見一斑。

地球溫度的升高,帶火了碳中和概念。氣候變化問題的背後是綠色產業鏈。正像人類的進化一樣,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進而發展到鐵器、煤炭、石油時代,並不是這些東西變得稀有了,而是被更先進的能源和生產工具所取代。無處不在的風、光則大顯身手,連大多數人討厭的二氧化碳也被西方搗鼓成了貨幣,成了一個可以買賣的指標。碳貨幣的到來,會不會讓美元失去定價的錨?

拜登上台之後,中美關係稍有恢復。(美聯社)

三、中美競爭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

2021年美國選民送走了特朗普、迎來了拜登總統。拜登在宣誓就職的前一天,親自到林肯紀念堂悼念因新冠逝去的40萬亡靈,他發誓把戰勝疫情作為他上任後的第一項任務。然而,在拜登的任上,因新冠死亡的人數比特朗普時期還要多。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疫苗接種已經一年,為什麼美國的死亡人數不減反增呢?生命之逝與制度之失的爭論還在持續,「威權國家」在新冠疫情面前並不都是贏家,只有中國獨樹一幟,獨撐一方。拜登來自民主黨,向來以意識形態掛帥,2021年底還搞了個「民主峰會」,在自家民主制度搖搖欲墜的大背景下,這場峰會究竟是給自家人照照鏡子還是把美國當成世界的樣板加以推銷?

在希望與失望之間,拜登的支持率也從上任之初的56%,下降到現在的43%左右,如此低的支持率也把拜登與特朗普划到了同類。2021年,民主黨參議員曼欽賺足了世界的眼球,其「一言九鼎「的話語權分量甚至超過了拜登,以致美國主流報刊稱其為 「曼欽總統」,以譏諷拜登的領導力不足。聖誕節前夕,白宮迎來了一隻新牧羊犬,取名為「司令」,一些網友就此評論道,全美最缺的是真正領導力,而不是這隻任人差遣的假「司令」。

中美關係的改善是中國人對拜登上任寄予的最大希望。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從兩國領導人年初的春節通話到年底的視頻會晤,中美關係邁出了融冰的一小步。以2021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高層對話為標誌,中美關係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從被動防守轉為局部進攻。

平心而論,拜登上台以來,中美關係好過特朗普時期,但總體上仍在低谷徘徊。中美雙方在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中艱難前行。中美高層之間的接觸明顯增多,與2020年僅有一次的夏威夷會晤相比有了較大改觀。中國數十萬留學生得以重返美國校園;中美兩國的常駐記者可以不用擔心被驅逐出境;孟晚舟回到了闊別三年的祖國;2021年的中美雙邊貿易額可望突破7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讓中美經濟「脫鈎」之說不攻自破。拜登上台之初拋出了對華競爭、合作與對抗的3C政策,年底不得不向中國承諾:不對華搞新冷戰、不以推翻中國制度為目標、不以同盟形式對華進行遏制。美國新「三不」承諾能有多少可信成分,大多數中國人表示懷疑。

中美關係在特朗普執政時期「自由落體」,並呈現出巨大的慣性,在對華強硬成為兩黨共識的前提下,不可能指望中美關係迅速得到改善,人們顯然高估了拜登撥亂反正的決心。美國的內政和外交在拜登這一屆政府中早已融為一體。把外衣當內衣穿,把內衣當外衣穿已是常態。中國成為美國一切國內問題的擋箭牌,以犧牲中美關係換取黨派利益,既體現了拜登的政治算計,也符合美國當下的政治大環境,於是中美關係在其內在的邏輯中不斷強化和演繹。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從前成了一種懷念。兩國關係深陷「戰略對抗」的泥潭,這是時代的不幸。無法想像,今後還有什麼巨大的戰略牽引力能把嚴重受損的中美關係從泥潭中拖出?按理說,共同抗擊世紀性瘟疫算一個,但遺憾的是這個機會之窗正在關上。2021年中美關係以這樣的方式收場,多少有點殘酷和悲愴,且行且珍惜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周品世界|2021年:疫苗奇跡沒有出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