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睇新經濟·銀髮經濟|老齡化加速養老需求猛增 智慧養老如何布局?

智能養老機械人配套智能家電,語音指令即可代替手動操作;數據管理平台智慧化管理智能設備,實現老人居家生活實時把控,緊急情況平台應急反應,全方位保障老人居家安全……隨着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養老行業正呈現出越來越智能的特點,這有效搭建起老人、子女和養老機構之間的互助平台。不少企業看中銀髮經濟前景,亦加速布局養老行業,期待在智慧養老方面分得一杯羹。有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智慧養老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5.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老齡化加速 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或達3.8億

「按照國際機構標準,中國2000年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20多年間,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如今已翻倍。我們不僅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正面臨老齡化加速的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社會保障系教授張思鋒在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張思鋒介紹,中國老齡人口數量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段,「未來13年,預計每年將有2000萬人邁進60歲以上老年人口行列。」據介紹,1962年-1975年,是新中國人口生育的第二次高峰期,期間平均每年新生人口在2000-2500萬人左右。由此推算,2022年至2035年,中國將進入快速老齡化時代,到2035年,中國老齡人口或將達到峰值,預計將有3.8億老年人。

「老齡化的同時,少子化現象亦越來越嚴重。」張思鋒稱,多年來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少子化成為中國人口發展的重要特點。2013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拐點。「隨着老年人越來越多,老齡社會都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這是客觀現象,也是必然的趨勢。」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保障系教授張思鋒。(點新聞記者張仕珍攝)

智慧養老服務產品受年輕人青睞

在老齡化加速發展的同時,年輕人忙碌的工作節奏以及離家遠等問題,令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然而,「高飛」的子女們對父母的牽掛卻不曾減少半分,藉助科技智慧關愛父母,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作為陝西北斗瑞泉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婷步入智慧養老行業已經7年時間。她至今仍記得,2014年的一天,自己遠在新疆的母親突然暈倒被朋友送到醫院,但由於手機沒電,怎麼也聯繫不上家人。「老家的表哥奔波了一天才找到我母親,而我在西安只能乾着急。」張婷告訴記者,那次經歷讓她突然意識到,對於像她這樣身在外地不能陪伴父母的人來說,智能養老產品帶來的便利不可小覷。「如果我媽當時有一個定位器,我們之間的聯繫會更加方便。」

智慧居家適老化樣板間帶有生物雷達的電動氣墊懸浮翻身床。(點新聞記者張仕珍攝)

而今,隨着智慧養老產品的日益豐富,從定位手錶到智能機械人,從紅外線警報器到配備生物雷達的電動氣墊懸浮翻身床,老年人無論是居家還是在養老院,都能通過智能設備、智慧服務輕鬆獲取幫助。多位西安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科技的發展,許多智慧養老產品排上用場,自己非常願意為之買單。「有了科技的加持,相當於父母的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西安市民王小姐稱。

陝西北斗瑞泉負責養老秘書服務的段萌告訴記者,目前智慧養老機構的購買對象亦多是子女。「老人主動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並不高,相反子女卻希望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時候,智慧養老能助一臂之力。」段萌說,也正是如此,公司的智慧養老平台將老人、子女和養老機構有效銜接到一起,老人有問題可以直接聯繫養老機構提供幫助,子女也可以通過APP隨時「回家看看」,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動態。

企業打造老人、子女、養老機構三方平台

2015年,張婷正式步入智慧養老行業。「起初我們公司以一個北斗項目落戶陝西,做的產品主要是關護通和腕錶,通過北斗定位支持,老人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可以一鍵呼叫求助。」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今智能手機定位等已經普及,陝西北斗瑞泉又將目光瞄向了更適合老年人的智能機械人,並打造了將老人、子女和養老機構三方串聯的智能服務平台。

在陝西北斗瑞泉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大廳裏,智慧養老平台上顯示着所有用戶的信息。「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設置定製服務,比如有的老人有基礎性疾病,那平台就會每天給他們發送吃藥提醒;有的血壓高,平台就會提示老人測血壓;老人需要服務,語音呼叫就可以聯繫家庭醫生和養老秘書。」張婷介紹,有的老人身體不舒服想去醫院,又不想麻煩忙於工作的子女,他們只需對着家裏的智能機械人發送語音,就有養老秘書安排專人上門服務,全程陪同老人到醫院就診。「從一定程度上,我們就扮演着老人子女的角色,為他們提供子女般的服務。」

陝西瑞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受訪者供圖)

張婷告訴記者,公司自2015年開始率先布局智慧養老市場。「從『一鍵呼叫器』到智慧居家適老化樣板間,從智能機械人到具有『助老模式』的服務類APP,幾年來,我們的智慧養老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張婷說,起初他們預計行業2023年可能就會呈現一個泉涌的狀態,但目前來看仍比較困難。「雖然這兩年國家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動養老產業發展,但還遠沒到井噴的狀態,(而達到這個狀態)或許還需要5年。」

「明年我們的目標是衝刺2萬名老人使用我們的智能平台服務,影響10萬人左右,力爭實現800至1000萬元的營收目標。」張婷坦言,作為率先踏入智慧養老行業的人,儘管一路走得很曲折,但她始終堅信智慧養老的未來前景廣闊。

專家:冀培育養老產業有效需求

老齡社會來勢凶猛孕育商機,於是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向養老產業,各種養老服務、養老產品、養老設施層出不窮。「市場很大、朝陽產業……聽起來確實很美,但現實卻給了許多投資者當頭一棒。」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保障系教授張思鋒表示,養老產業可分為服務、產品和設施3大類,在數字化的加持下,近年來智慧養老產品也越來越多,發展迅速。「但是有效需求嚴重不足。」張思鋒稱,一方面,老年人對養老產品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不足;另一方面,養老產業投資者誤判市場,錯把老人的需求當作有效需求,經營不善從而導致有效供給不足,由此進入惡性循環。

「一定要培育人們的有效需求。其中,支付能力是有效需求的必要條件,支付意願是有效需求的充分條件。」張思鋒說,一方面要增加老齡人口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善人們的消費觀念,提升養老產業供給的精準度和對消費者的引領力、吸引力,增強老齡人口及其家庭的支付意願。

老人通過智能機器人與養老秘書視頻。(點新聞記者張仕珍攝)

他並表示,未來絕大部分健康老人都會選擇也應該選擇居家養老,社區可充分發揮樞紐作用,通過引入專業社會服務機構,為老人提供用餐、出行、就醫、家電維修等全方位服務,讓老人一鍵呼叫便可解決生活問題。「服務成型後,隨之而來的養老產品亦能嵌入其中。」張思鋒說,在社區養老服務接入市場的同時,各地可創造性探索,但一定要搭建數字經濟通道,讓智慧養老成為有效需求。「把社區當成基層驛站來打造,讓老人居家就能連接社會系統的幫助,也許再過10年,這個中國式的社區服務網絡就能取得成功。」

張思鋒同時認為,老齡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僅靠養老產業發展難以持續,應堅持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並行。「養老事業是政府以國有資產為主體設立的,具有基本公共服務性質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中涉及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和基本養老服務的總稱。養老產業是依據老齡人口需要,具有投資者營利和社會效益雙重目標,提供老年產品和非基本養老服務及設施的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的經濟活動集合。」他表示,尤其是低收入老人和失能失智殘疾老人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將這兩個關鍵性問題解決了,老齡社會的其他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智慧養老企業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講解智能機器人用法。(點新聞記者張仕珍攝)

他建議,面對已然到來的老齡化,還應從老年人的健康支持體系、服務支持體系方面着力,為老年人構造一個老年友好社會。「隨着社會不斷進步和人們對老齡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銀髮經濟必然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乃至增長面。再過幾十年,相信中國特色的老齡社會亦將給我們帶來新氣象。」

更多報道,詳見12月13日香港文匯報。

(點新聞記者  張仕珍  西安報道)

【相關報道】

點睇新經濟·銀髮經濟【1/3】|街訪:居家還是養老院?你會怎麼選

點睇新經濟·銀髮經濟【2/3】|專家:有效養老需求待培育 應坚持社會保障与产业并行

點睇新經濟·銀髮經濟【3/3】|智慧養老崛起 科技讓養老有「溫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睇新經濟·銀髮經濟|老齡化加速養老需求猛增 智慧養老如何布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