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共存」定「清零」?兩種抗疫方向兩面睇【來點知識EP21】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防控新冠最主要的手段不是治療,而是依靠預防傳播,在中國強有力的監管和防控下,有信心疫情在一個月內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清零」政策下,據中國官方紀錄,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不到5000人,這個成績在比對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環境底下無疑是驕人的。

中國是少數還在堅持「清零」的國家,國際上很多地區已逐漸改走「與疫共存」 的道路。例如澳洲自11月起放寬隔離要求,完成打針的國民可以免檢疫回國。新西蘭政府也在10月4日宣布,放棄一直堅持的「清零」策略,改為追求提高接種率並嘗試「與病毒共存」。

但無論以什麼方式應付疫情,都有一定的風險和代價。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表示,「清零」政策無疑會帶來經濟損害,因其需要龐大的成本和資源消耗。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與病毒共存」是遲早會發生的事,因為病毒沒有辦法被完全消滅,以後會成為一種如流感的風土病,但是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疫苗接種率到達一定程度前,若政府全面放寬防疫措施,恐怕會造成新一波的本土疫情。

現在許多「與病毒共存」的地方,沒法從根本上清除病毒傳播,但同時又要考慮經濟民生,還要保持醫療系統正常運行,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例如新加坡早前取消了多項限制,但是因為確診個案在放寬後激增,到9月時又恢復了這些措施。

究竟要走「清零」的道路,還是要過「與病毒共存」的生活,這個問題在疫情爆發兩年後的現在,已逐漸成為各國重視的議題。「共存」定「清零」?你哋點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共存」定「清零」?兩種抗疫方向兩面睇【來點知識EP21】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