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摘編|制定時間表消除兒童貧窮問題

港媒今日(15日)社評關注兒童貧窮、疫苗護照等問題。其中,《大公報》社評指出,《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日前發表,貧窮人口不斷上升,當中兒童貧窮人口在政策介入前多達27萬多人,情況在惡化。有社區團體調查更發現,逾八成貧窮兒童因照顧家庭影響學習成長。香港的貧窮問題是結構性問題,縱然不可能全部消除,但兒童貧窮及跨代貧窮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應積極完善政策,研究制定具體時間表,以基本消除兒童貧窮現象。

《大公報》:制定時間表消除兒童貧窮問題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並不是一句空話。今年國慶節期間,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落區看望劏房戶,直言「心情十分沉重」;盧新寧副主任探望劏房裏的兒童時,感嘆:「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長大,實在太對不起他們了。」要完全消滅貧窮問題並不容易,但基本上消除兒童貧窮現象是完全做得到的。劏房問題要解決,兒童貧窮更須解決。制定具體時間表,完善制度與政策,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創造一個「無窮香港」。

《文匯報》:推行「疫苗護照」應尊重科學不能畏首畏尾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建言政府應設立「疫苗護照」,規定只有已打針的市民才能進入高危場所,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回應表示,某程度上同意有關建議。其實無論在內地還是多數歐美國家,通過各種形式的「免疫證明」提高疫苗接種率,都是對抗疫情的基礎做法;對香港而言,「疫苗護照」也可以加固防疫體系,提升與內地或海外恢復通關的信心,政府應該以科學為本,果斷在有需要的場所推行,無必要畏首畏尾。

《星島日報》:富國須口惠實至 鞏氣候協議脆弱成果

經過十四天馬拉松談判,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最終在妥協下達成協議,大會主席岑浩文形容取得「脆弱勝利」。部分國家和環保人士對此表示失望,惟考慮到與會成員國思慮各異,但能同意甲烷減排、停止濫伐森林、中美達成氣候宣言等,尚算有了些成果,各國須言出必行,盡快制訂加快減排行動方案,並按自身國情和承擔能力落實減排,而富國更要履行承諾,援助金和技術盡快到位,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鞏固得來不易的氣候協議,否則最終仍是空談。

《明報》:化肥停出口世界受衝擊 格局變中國話語權提升

香港關注工業尿素停止供港對柴油車使用者的影響,其實,工業尿素只是內地最近實施限制化肥出口的其中一種,整體的影響更加深遠,包括全球化肥與糧食價格上漲以至新能源政策等等。限制化肥出口除了要平抑國內物價外,還牽涉煤炭使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可以預見,今後中國出於環保策略或者國內利益優先等原因,將會有更多類似的產品被列入限制出口清單,對國際市場影響也會擴大,國際社會要適應這個格局變化所造成的影響。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社論摘編|制定時間表消除兒童貧窮問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