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教育界工會緊守同工權益 不應越界妄為

文/林樂

8月初,全港教育界最大團體教協在轉瞬間崩裂解散,作為本港教育界最大的工會組織,其興盛及衰落的過程,可否帶給我們更深一步的反思,從而令繼往開來的工會組織者,在發展中不致走上歧途。有心回顧香港過往四、五十年教育界歷史的人,都會留意到當年「金禧事件」發生的始末,和教協作為教師工會的壯大,兩者間緊密的關係。

早在1972年,港英政府降低了文憑教師入職薪點,並企圖將教師薪級脫離公務員總薪級表。當時教協仍在申請註冊等待批准的階段。協會的臨時執行委員會與其他12個教育團體組成了「香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並領導了「文憑教師薪酬事件」,為非學位教師爭取合理薪酬而舉行大罷課。其後於1978年發起反對校長貪污的「金禧事件」,則為教協在教育界奠定了堅實的地位。

教協曾是全港規模最大的教師工會,致力保障在教育機構內的受薪員工的各項權益,並真正成為香港政府不可忽視的民間團體,在近十個和教育界相關的工會組織中,一直是最受重視的。其根本原因,有人總結為:政府明裏暗裏的支持和配合。而我們也可看成是他們在工會早期組織者的帶領下,披荊斬棘地走出一條由組織社會運動,到引領不同社會議題的發展之路。但往往事物的發展規律是:曾經賴以生存並進化為看家本領的發展優勢,只要走向其規模的高峰,就會挾帶着這種優勢,以為可以妄顧專業領域的界限,參與左右全港政局的社會運動,其結果只能是引火燒身,不能獨存。

工會的責任由始至終都應該圍繞爭取並保障業內人士的合法權利,不論這種權利的有效性是短期或中長期,只要是在合乎法理情的基礎上,精耕細作地去努力,業內的同工是感同身受的。在教育界近年的發展中,很多和專業領域相關的事情,反而因為未必可炒作成有重大社會效應的事件,得不到教協的重視,亦不會得到適切的跟進。

熟悉其工會運作的同仁,更能看到的實例是:只有能炒作成重大事件的個案,才會被重點跟進。這種以宣傳結果為導向的工作方向,在運作過程中,漸漸地主導着從業員,不會以同工的真實利益為依歸,追求的只是壯大工會的外在話語權。這時工會和同工的關係,將不可能是平等而公正的,同工只能成為可利用的工具人。

由此觀之,未來期望在教育界一展抱負的工會團體,只要在實踐過程中,願意緊守維護業內同工權益的承諾,不越界,不妄動,真心維護教育專業,關顧同工真實的需求,才能在良性競爭的環境裏,真正走出一條有利業界長遠發展的大道。

(本文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研究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教育界工會緊守同工權益 不應越界妄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