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百年偉業 | 中國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成功

正在香港展出的國家航天科技成就引起了市民對國家科技成就的極大興趣。中國的航天科技成就與中國用於自衛的核工業技術密不可分,正是中國國防核工業技術的從無到有,對研製遠程運載火箭提出了客觀要求,從而推動國家航天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到今天。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實現了第一次核實驗。

1955年初,中國開始創建核工業。當時,毛澤東說: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周恩來和聶榮臻領導制定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長遠規劃,對原子彈的研製作了重點的安排。同年,中央批准陳雲、聶榮臻、薄一波負責領導核工業的籌建工作。1962年11月,中央決定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是國家管理領導兩彈事業的最高機構,由周恩來、賀龍、李富春、聶榮臻、李先念、薄一波、陸定一、羅瑞卿、趙爾陸、張愛萍、劉傑等人組成,周恩來是主任。

眾所周知,美國人在1945年製造出三顆原子彈,其中兩顆是「內爆」型,一顆是「槍法」型,在廣島投下的是「槍法」型,在長崎投下的是「內爆」型。《紐約時報》早在1960年7月17日即報道稱,「內爆」型原子彈研製成功,就有可能研製出氫彈,「內爆」型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原子彈。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採用了「內爆」型。所謂「內爆」型是將大量炸藥起爆的能量壓向內心,產生高溫、高壓,使內心裏的核材料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難的問題在於炸藥起爆後,能量並不是完全向內心壓縮,而是向四周擴散,這就無法實現核裂變。

從60年代開始,國際太陽能技術的許多報道,曾多次提到同步聚焦這一問題,但是沒有關於這一技術內容和實現手段的任何報道。要解決這一重大技術關,應當是如何使炸藥同步起爆,能量聚焦,科學家把這一技術問題叫做同步聚焦。面對這一技術難題,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經過無數次的理論計算和試驗,從北京長城腳下試驗到青海湖金銀灘,從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從局部到整體,一步一步的試下去,最後實現了炸藥起爆的能量完全壓向內心,同步聚焦技術關成功突破了。

原子彈試爆成功,人民日報號外慶祝。(網絡圖片)

1964年初,核材料鈾235已經研製出來了。鈾235是原子彈的核心材料,原子彈是用鈾235原子裂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而爆炸的,沒有鈾235,原子彈是無法製造出來的。鈾235研製過程真是一件了不起的系統工程,從探礦、選礦、開採到最後的提取成功,有上百道工序,經過了許多家工廠。從南方的礦山開挖、選礦,由粗加工到細加工,再到精加工,一步一步的精心篩選,一步一步的精心提取。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採用鐵塔上爆炸的方式,即先把原子彈在地面組裝好,不能插雷管,而後吊升到塔頂,進行固定、檢查、測試,等各項工作完成後,最後才能插雷管。這個鐵塔是北京金屬結構廠生產的。當年工廠只知道生產這個高度102米的龐大鐵塔是個重要任務,而並不知道做何用途。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現場總指揮是張愛萍(當時任副總參謀長),副總指揮是劉西堯(當時任核工業部副部長)。有趣的是,當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聽到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報告後,都同樣關切地問道「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時間下午2時59分40秒,歷史性的時刻到了,主控制站技術人員按下決定歷史的電鈕,10秒鐘後,自動控制系統進入自動控制狀態,這時倒計時從10到零點順序跳動。這10秒是扣動人們心弦的10秒,因為在10秒內原子彈從雷管點火,炸藥起爆開始,能量向內心聚焦,高溫高壓壓縮鈾235材料,核材料達到超臨界值,中子轟擊原子核,原子核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能量。只見零點一到,強光閃亮,天地轟鳴,巨大的蘑菇雲翻滾而起,直上藍天。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成功,是中國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與決心,標誌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百年偉業系列之四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百年偉業 | 中國第一個原子彈爆炸成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