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百年偉業 | 淮海戰役 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

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的防御計劃,使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統治,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唯一我軍戰場總兵力少於敵軍的情況下進行的,人民解放軍以60萬的兵力戰勝了優勢裝備的國民黨軍80萬,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江蘇省海州、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自山東省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投入兵力有徐州「剿總」等7個兵團、兩個綏靖區、34個軍約80萬人,全部是現代化武器裝備。人民解放軍參戰兵力有華東野戰軍16個縱隊另一個軍,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以及華東軍區、中原軍區和華北軍區所屬冀魯豫軍區部隊共60餘萬人。60萬對80萬,人民解放軍在兵力對比、武器裝備上都不佔有優勢。

為了殲敵主力於淮河、長江以北,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采取「撒大網、釣大魚」的戰略部署,組織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協同作戰。針對國民黨軍兵力較多、不能一下子吃掉的實際情況,力求既不讓國民黨軍跑掉,又不讓分散之敵靠攏集中,采取「吃一個(黃維兵團)、挾一個(杜聿明集團)、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的分批殲敵方針。

在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的領導下,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根據敵情變化,指揮部隊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適時地把大規模運動戰、陣地戰、村落攻堅戰轉換交替,對運動之敵采取以猛為主,大膽穿插、迂回、追擊、分割、包圍,對轉入集中固守之敵,采取穩扎穩打,逐次殲滅。由於採用靈活的戰略戰術,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戰役中,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海海戰役奠定了中共奪取全國勝利的堅實基礎。(網絡圖片)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把支援戰爭的偉力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在淮海戰役期間,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原局和冀魯豫分局全力組織支前工作。人民群眾響應黨和政府關於「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號召,踴躍參軍參戰。解放區人民掀起參軍熱潮,僅山東省就有16.8萬青壯年入伍,為參戰部隊提供了強大的兵源。廣大的民兵擔負著護送物資、保護交通、維護治安、保護生產、捕捉散兵、看押俘虜、打掃戰場等任務,積極配合解放軍作戰。

陳毅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的經驗時,盛讚人民支前的作用,他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的勝利,雄辯地證明了戰爭的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依靠人民群眾,發動人民群眾,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是革命戰爭勝利的保證和源泉。在淮海戰役中,表面上是解放軍以60萬對國民黨軍隊80萬,實質上是300萬軍民齊心協力打80萬孤立、渙散之敵,充分展現了人民戰爭的威力,反映了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淮海戰役的勝利震驚中外。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從1949年1月新華社發表的電訊中,得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以60萬的兵力打敗國民黨軍80萬的兵力,在記事本上寫下了「60萬戰勝80萬,奇跡,真是奇跡」等讚歎。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得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已直接處於人民解放軍的威脅之下,國民黨統治集團已陷入風雨飄搖土崩瓦解狀態,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建立全國政權已經是指日可待。(百年偉業系列之二十九)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百年偉業 | 淮海戰役 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