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權威民調:歐洲對美信心下降

美國總統拜登和夫人吉爾9日準備登上「空軍一號」前往歐洲(美聯社)

大公報援引路透社、《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綜合報道,美國總統拜登9日從華盛頓啟程前往歐洲,開始他為期8天的國際外交舞台首秀。外界視拜登此行是為「聯歐抗中」,然而,美國和德國兩個智庫7日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歐洲人並未因為拜登上台而改變對美國的「差評」,這無疑給華府潑了一盆冷水。與此同時,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則略有改善,好感增加。

拜登此次歐洲行將出席G7峰會、北約峰會及美國─歐盟峰會,16日在瑞士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晤被認為是他此行的重頭戲。

「拜登效應」並未發生

在拜登出發前,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和德國智庫「貝塔斯曼基金會」7日公布的民調顯示,由於抗疫無能造成60多萬美國人死亡後,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聲望在歐洲繼續受挫,並沒有因為拜登上台而反彈。

這項調查於今年3月29日至4月13日在線上進行,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土耳其和英國11個國家,每個國家各抽樣1000名成年人。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而言,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但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其地位目前尚未恢復。認為「美國是最具影響力大國」比例最高的是美國人自己,高達81%,最低的是意大利51%。路透社報道稱,今年和去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國」的比例都比新冠疫情前低了近10個百分點。路透社稱,這個結果對中國非常有利。《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拜登效應』並未發生」。

民眾視中國為合作夥伴

除了認為美國影響力下降,歐洲盟友們也覺得美國不如以往可靠。只有51%的德國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可靠的合作夥伴,土耳其更是低到了23%。而有68%的美國受訪者認為德國是可靠的夥伴,美德兩國的彼此認知並不一致。

此外,報告專門列出一章分析受訪者對中國的看法。在調查涵蓋的所有11個國家中,隨着年輕受訪者對北京影響力的看法更加積極,民眾對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態度可能會改變。

報告顯示,對中國看法較為積極的是西班牙(37%)、土耳其(34%)、波蘭(35%)和意大利(36%)。另外,有49%的西班牙受訪者、45%的波蘭受訪者和36%的意大利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而這些國家都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國。在美國,「中國的形象改善最為顯著,認為中國影響力正面的比例從2020年的20%提升到31%,甚至高於疫情前的29%」。

美歐非百分百團結

分析指,拜登首次出訪選擇前往歐洲,無疑想對外展示美國在戰略上對歐洲盟友的尊重,展示西方陣營的團結,英國《衛報》直指,拜登就是「為下一場冷戰招募盟友」。然而,歐洲的評論家們認為,無論拜登此次在歐洲的表現如何,他上台後的種種行動已表明,美國在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前,已經不再視歐洲政策為優先事務了,他甚至迄今尚未任命駐歐盟大使。

此外,慕尼黑安全會議主辦方9日發布年度安全報告稱,美國戰略重心正在轉移至亞太地區,歐洲應調整對美以往的戰略依賴和安全依賴。而西方國家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在「競爭中不能摒棄合作,合作中不能摒棄競爭」。一名歐盟資深外交官表示:「現實就是我們與美國不是百分百團結,中國人也知道這一點。」

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前夕,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美聯社認為,迎接拜登的將是「熱情但警惕」的歐洲領導人,歐洲國家「迫切希望避免置身於(中美)兩極緊張關係當中」。

「17年蟬」攻陷華府 拜登亦中招

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9日啟程前往英國,隨行的白宮記者團包機卻因為最近大舉入侵華盛頓的「17年蟬」引發機械故障,延誤了七個小時才起飛。連拜登在出發前也被蟬「攻擊」,他周三在美軍安德魯聯合基地的停機坪與士兵打招呼時,從脖子上拍下一隻蟬。他還跟記者們說,「小心那些蟬。」

美聯社記者喬納森·勒米爾在推特上發文稱,白宮記者團的包機本應早於拜登從杜勒斯飛往歐洲,然而航班延誤了「幾個小時」。在換了一架飛機之後,記者們在當地時間凌晨4點起飛。

據報道,17年蟬是一種北美地區獨特的周期蟬,幼蟲孵化後直接鑽入地下,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地下度過的,他們靠吸食樹根的汁液生存。在十三年或十七年後,它們會破土而出,在4-6周內羽化、交配、產卵、死亡。而卵孵化後就進入到下一個生命周期。上一次它們「造訪」美東,美國總統還是小布什,社交網站Facebook剛剛出現不久,而雅典正準備舉辦夏季奧運會。

白宮記者團包機因「17年蟬」延誤近7個小時(網絡圖片)

美參院通過「競爭法」 中方堅決反對

美國國會參議院8日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計劃撥款約2500億美元促進美國的半導體生產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以應對中國所謂的「科技威脅」。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9日發聲明指出,該法案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打着「創新和競爭」旗號,妄圖遏制中國發展,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該法案將授權撥款約190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在技術與科研方面的投入,同時將批准540億美元以增加美國半導體和電信設備生產研發。雖然以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為首的民主黨人再三狡辯稱該法案是為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但批評人士認為,該法案明顯反映出一種「冷戰心態」。

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9日表示,該法案妄圖以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維持美國全球霸權地位,以人權宗教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以科技、經濟脫鈎等剝奪中國正當享有的發展權利。我們強烈敦促美國國會立即停止推進審議該法案,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以免破壞中美關係大局和雙方在重要領域的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日說,美國怎麼發展,怎麼提升美國的「競爭力」,這是美國自己的事,但我們堅決反對美國拿中國說事,把中國當「假想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權威民調:歐洲對美信心下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