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下屆特首政綱:有關體育的建議

文/關品方

香港的體育和演藝事業怎樣融合到大灣區?這方面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特區聚焦經濟建設,同時要求文化建設、體育建設和演藝建設也跟上。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必然要求文體藝的相應建設,等同四輪驅動,以一帶三。只講經濟建設,人皆曰利,最終必定甩轆。本文集中討論有關體育建設。

嚴格而言,體育建設和教育建設互為表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舉措。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又和國情教育和文化教育有互動空間,要立體地理解,不可以孤立地個別看待,表面上細分化或專業化,實際上碎片化或靜態化。教育界的體育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頑強拚搏,奮鬥有我」的信念,激發學生提升身體素質的責任感。健康的體魄不單是為自己,也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家人,及於社會和國家。

建議香港特區全面檢討體育發展,研究專業聚類分布的優勢,選出香港有特色可發展的體育類別,研究怎樣與大灣區同時在學校及社區兩個範疇加強互動對接,例如研究香港派出足球隊加入中超聯賽,籃球隊加入CBA,排球和乒乓球亦可如此。大灣區內的球類運動(主要是以上4球)更應加強常設性互動比賽交流。在某些體育項目,香港的中小學生缺乏適當的場地和發展空間,例如電競和野戰,甚至學期開始前的團建和軍訓,都應該考慮如何在內地設立體育訓練及體驗拓展基地,吸引青少年加強與內地交流。

體育產業要全面推廣,首要任務是在院校內開展體育課程建設,目的在正確理解體育課程肩負的重要責任,寓價值觀引導於體育專業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做到體育、通識和國情教育的三方互動,融會貫通,而不是把它們個別割裂開來,這樣做,才能夠真正發展體育教育的優勢,要做到社會上的體育產業建設和院校內的體育課程建設都能夠圍繞「樹德立人強健體魄」的方針,要培養社會和院校的協同效應,擴展體育活動,開展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和格局,就需要特區政府在體育事業方面有頂層設計和具體方案,可以有效實施認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體系。這方面教育局和文康局責無旁貸,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夠單只「跨部門處理」,成立專責小組,搞個體育基金,就可以應付過去。特區政府「行之有效」技術性層面的做法,在新時代建設新香港,已顯得蒼白無力,不可不變革,不可不創新。

特區政府教育局在引領院校開展體育教育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建立起覆蓋面廣、類型豐富、方式多元、層次遞進、互支持的體育課程配套建設體系,深入發掘蘊含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的各類教育資源和素材,特別是體育學院和教育大學,可以探索建立起體育課程的科學評價標準和可行性評價指標,形成體育課程的目標制定,內容選擇和融入方法,量化評價,同時質性評價,形成教學督導考核,優化點評推廣制度,構建動態測試制度。如何推介評價結果和成功案例、如何結合體育類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向和規劃設計、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五方面都能夠全面發展的體育專業人才,國內在這方面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先進經驗。體育課程怎樣進行「教學、研究、訓練、推廣、應用」一體化建設?怎樣可以幫助學生的「人生規劃」 (這是「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 ,堅定理想信念,圍繞家國情懷、法治意識、道德修養、團隊合作等重點內容,優化體育課程?

擴大到社會全方位、市場全覆蓋體育產業的建設要點是育體鋳魂、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社會參與和市場力量無窮,關鍵是要有新思維,拓寬眼界和視野。香港在射擊、電競、功夫、野戰、渡江泳、龍舟、軍訓和搏擊等方面一旦融合到大灣區,前景瑰麗可人,社會「人生精彩」,市場「錢途無限」。

回頭再說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要能夠貫穿到學生專業學習的全過程中去,大中小學校有其不同的重點。學校內的體育活動不應單只是個別地提供設施,自由放任,讓學生自動參加。香港教育界體育專業的負責人應和內地對接溝通,共同構建起連環相扣的多維度課程和目標體系,做到將體育專業和國情教育及相關學科,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等學科,建立起跨學科的綜合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前沿思維,不可一蹴即至,但方向就在這裏。香港從明年起進入50年不變的下半場,怎樣理解變與不變之間的內在關係?下屆候任特首肯定有真知灼見,港人翹首以待。新的教育局長和體育局長(如有,名稱不是最重要),任重道遠。

1900年,梁啟超在日本發表「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新時代的今天,正確理解:關鍵在有目的性地建設體育教育和體育產業。梁啟超當年27歲,該散文寫來文采飛揚,淋漓盡致,頗堪細讀。國家現在朝向「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的方向邁進,在體育教育方面已有相當先進的成功經驗,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頑強拚搏的理想理念,引導體育專業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專業才幹和意志品質。中國女排的頑強精神就是這方面的綜合表現,滲透到全國,全方位無死角。

香港有相當一部分自覺的騎牆派和兩面派,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過去一段長時間,忽視忽略、輕視無視內地的成功經驗,從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角度,採取自覺或不自覺的排斥拒絕,不聞不問的態度,是對「一國兩制」的嚴重誤解,香港特區政府是時候由真正的愛國者組成治港團隊,改弦易轍,重新出發,未來9個月的3場選舉是契機,用港人的通俗語言表達,「食粥食飯?」,在此選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下屆特首政綱:有關體育的建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