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學生愛國精神

文/丁江浩

教育局公布接納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社科)為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於2021/22學年在中四級推行。其中將通識科改革為「公社科」,是在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大背景下推行,課程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如何做好香港下一代學生愛國教育。

愛國教育除了透過課堂外,必須能在情感上觸動學生心靈與思想,但這並不容易。愛國教育需先從教師開始,才可繼而向學生傳遞;教師要心繫國家,方可發自內心傳授愛國信念。沒有愛國精神的教師,如何培養出有愛國情懷的學生,關鍵還是要先從教師着手。

首先,可用「公社科」作為愛國教育的切入點。要在香港落實愛國教育,培養出愛國、有志氣、有能力的「愛國者」,教師是影響其中成敗的重要一環。通識科改革為「公社科」正好是一個契機。未來「公社科」的課程設計、教材以及師資,教育局要做好相關設置安排,利用「公社科」作為愛國教育切入點,做好「公社科」開展的指導工作,包括師資培訓和盡快制定合適的教材。「公社科」課程三大主題教導學生正確認識內地、香港及世界,全面正確了解「一國兩制」和香港發展的方向,並組織學生身體力行到內地交流考察,正向了解國家的發展,培養愛國情操。對此,教育局應密切監察日常課堂與校本教材的質素,避免以往通識科任由教師胡亂誤導學生的亂象重演。

其次,要將全港學校推行愛國教育措施制度化。推動愛國教育並不是學校自願選擇的一項選項,全校教師必須參與其中。要將全港接受政府公帑資助的學校推行愛國教育變成剛性要求,非自願性質。環顧世界各地推行普及教育國家,都將愛國教育納入教育課程的重要一部分。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各州愛國教育內容不盡相同,但大致有共通點,如要求學生向國旗宣讀《效忠宣誓》,提醒學生效忠美國、要求高中生在畢業前通過公民考試等等。又如新加坡,1997年引入國民教育,向學生灌輸國家意識和愛國觀念。反而過去愛國教育在香港變成極少數學校的責任,其他大多數學校就可以「免責」的奇怪現象。甚至後來出現教育局要求學校推動一些基本法教育、「國家憲法日」教育等,就會被學校視作「變相」推行國民教育。不知從何開始,學校愛國教育以至國民教育已失去了正當性,要用偷偷摸摸「變相」的方法來進行。

最後,要令大部份教師有愛國心。要致力為香港培育更多有德有才的愛國愛港接班人,離不開教師團隊。就以傳統愛國學校培僑中學為例,創立75周年的培僑中學,佔大多數的校友都是愛國者,雖然曾經出過幾位「另類」校友,但仍以愛國者為主體。培僑中學是否比其他學校教更多愛國的知識,實情恐怕不是這樣。只不過培僑中學創校以來一直堅持愛國教育,以「培才思報國」為辦校的初心。1949年,新中國成立,培僑中學是第一批在校內舉行升旗儀式的學校。從此每星期一次的升旗禮成為培僑傳統。上世紀50年代,培僑中學經常組織師生回國,了解國家的發展,學生在畢業後直接參與內地的建設,為國家貢獻力量。潛而物化,潤物無聲,學生的愛國感情油然而生。

愛國在校內已形成了一種氛圍,每一個在培僑中學生活及成長的師生,都具有一種愛國情懷,將愛國視作理所當然而且正當的事情。因此,要讓教師覺得培養學生熱愛國家是一種正當行為,是一項崇高的教育理想,而且得到社會大多數人的認同。教育局及辦學團體可以利用某些獎勵及行政手段鼓勵在愛國教育方面有傑出表現的教師。而在政府修改《宣誓條例》下,必須要求所有官津直資的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政府。

香港學生愛不愛國並不能是什麼觀點與角度問題,或者意識形態輕輕帶過,而是應視為每一位國民應有的公民責任。特區政府必須將培養香港學生有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視作健全「一國兩制」制度的重要舉措。當然,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學生愛自己國家,教育局有大量細緻的工作要做,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訓,令教師充分掌握愛國教育的內容,有足夠的能力任教。教育局在實施過程中亦可以多聽取前線教師的意見,並鼓勵教師主動參與設計教材。

(作者為民建聯中委、教聯會理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香港下一代學生愛國精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