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品青團 在魯港生一試難忘

山東大學食堂的青團。(點新聞記者殷江宏攝)

青團以前是江南地區在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青團一般為青色,舊時做法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軟糯清香。現在青團已有多種口味且風行大江南北。

清明期間,在山東大學就讀的港生李婧彤第一次吃到了青團。「以前沒有聽說過青團,沒想到清明還有這麼美味的習俗!」

在山東大學就讀的港生李婧彤。(受訪者供圖)

李婧彤在山東大學2020級新聞傳播學院就讀,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她從美味的青團感受到以前未曾了解的清明習俗。「以前在香港沒有吃過,聽內地同學介紹後才了解到這個習俗。」據其介紹,學校食堂的青團有芋泥、肉鬆、芝麻等三種口味,排隊的同學很多,她和朋友品嘗後紛紛點讚。「我吃的是肉鬆和咸雞蛋餡的,很好吃,晚點還要再去買!」  

當日,李婧彤所在的學院編輯部推出一篇關於清明的文章,她從中學習到更多折柳、踏青、放風箏、祭祖等傳統習俗,更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她還了解到,濟南大明湖畔每逢清明都會有「射柳」活動,她對此很感興趣,希望有機會亦身着漢服體驗這種傳統禮射文化。

(點新聞記者殷江宏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清明品青團 在魯港生一試難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