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政治中立」屬陳腐思維 家國情懷乃港人本色

文/關品方

前幾天是「七七蘆溝橋事變」83周年。吉星文一聲槍響,國人上下一心,軍民團結,地無分東南西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從此開始八年浴血抗戰,中國生靈塗炭,然而不屈不撓,終於在浴火中重生,以傷亡總數高達3500萬人的慘痛代價,力挽狂瀾,戰後開始國家重建和民族復興的大業。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以來,實際上中日之間的殊死博鬥,長達1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自成立以來,畢業生共20萬人,其中19萬人爲國犧牲。抗戰勝利前夕,黃埔生僅剩1萬人,猶在敵前敵後浴血奮戰,思之令人潸然淚下。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的黃埔軍校,筆者多次往訪,流連不忍遽去。20萬畢業生集體赴死,19萬畢業生無一生還,我們一定要銘記他們保衛祖國、爲國爲民而死的英烈事蹟,永垂青史,光耀千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每逢「七七」,我們都要紀念這所特殊的軍校,追憶這段令人肝腸寸斷的過往。它是全中國人民虧欠最深的恩情。1924年,孫中山取得蘇聯共產國際的資源支持,國民黨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指引下,在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革命軍事學校。

學校創建之初,孫中山在大門前親題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這20個字,成爲黃埔軍校畢業軍官的畢生堅守。軍校的教官陣容空前強大,校長蔣介石,國民黨黨代表廖仲愷,教練部主任李濟深和鄧演達,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和葉劍英,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和周恩來,總教官何應欽。此後,黃埔軍校成爲國共兩黨共同培育英才的搖籃,無數有志之士,紛紛踊躍投筆從戎,第一期就有400多名學生。黃埔軍校的學生要宣誓立願:步先烈後塵,捨身成仁,犧牲一切,專心一志,救國救民。軍校學生的目標就只一個:保家衛國,爲戰場而生,爲護國至死。此後,一批一批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奔赴前線,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爲四億中國人民鋪平前行的道路。

以下是一些黃埔軍校畢業生的事跡。1932年「一二八事變」,國軍第87師營長朱耀章在葛隆鎮戰鬥中,身中七彈壯烈殉國。他有遺篇以明志:月愈濃,星愈稀,四周婦孺哭與啼,男兒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人生長壽只百年,無須留戀,聽其自然!爲自由,爭生存,滬上麾兵抗強權,踏盡河邊草,灑遍英雄淚,何必氣短情長,寧碎頭顱,還我河山!

1933年日軍進犯北平,149團團長王潤波率領部隊緊急馳援。他向戰士們宣示:日寇侵略我河山,保國爲民,人人有責,北上抗日,乃軍人神聖職責,我們願爲祖國灑熱血,不讓日寇進長城!當時長城內外朔風怒號,冰天雪地,全體官兵衣裳單薄,腳穿草鞋,頂風冒雪,日夜兼程。在激烈戰鬥中,他衝鋒在前,直至戰死。

1935年,日軍進攻哈爾濱,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團政委趙一曼,爲了掩護部隊撤退,不幸腿部負傷被日軍俘虜。日軍爲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在她身上使用了最慘無人道的酷刑。她被日軍折磨到奄奄一息,卻始終守口如瓶。日軍於1936年將趙一曼處死示眾,她壯烈犧牲時年僅31歲。

1937年「七七事變」後,黃埔軍校在各地設立分校,爲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衛國軍人。八月南口戰役,529團3營7連,連長隆桂銓和戰士們一起,全身掛滿炸藥包,毫無猶豫衝向日軍坦克。日軍以大炮機槍向他們轟炸掃射,身邊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倒下。隆桂銓目眥俱裂,撲向日軍坦克,把炸藥包往坦克窗口裏丟,把手槍伸進去打,以血肉之軀和敵軍鋼鐵相搏,最終成功炸毀6輛坦克,犧牲時年僅25歲。他是黃埔軍校抗戰犧牲第一人。第9連的連長王友光,在後方率領部隊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日軍後身負重傷。在送醫途中,遭日軍戰機轟炸,當場壯烈犧牲,屍骨無存。

南口戰役十分慘烈,國軍傷亡3萬多人。他們的犧牲和付出,成功將日軍抵擋在居庸關外,掩護部隊轉移。「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國投入80多萬兵力,90%的參戰將領來自黃埔軍校序列,包括張治中、杜聿明、張靈甫、顧祝同、陳誠、羅卓英、胡宗南、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彭善、霍揆彰、黃維、李樹森、李延年、李玉堂、陳沛、夏楚中、周磊、李鐵軍、李文、陶峙嶽、俞濟時、王耀武、桂永清、黃傑。還有基層士官,年齡大多數在20到30歲之間。

401團副團長汪化霖,在羅店血戰10多天後,主動請纓,親率一個排,構築新陣地,以掩護全團搶修工事。他說:成功不敢預期,成仁確有決心,不到日暮,決不生還。當天,日軍戰機艦炮狂轟濫炸,汪化霖始終堅守陣地,擊退日軍多次衝鋒,至黃昏完成任務,全排壯烈犧牲。

寶山保衛戰,營長姚子青率領全營600多名官兵死守陣地,他們只有三門迫擊炮,20挺輕機槍,600條舊步槍,與日軍浴血奮戰7天7夜,最後只剩下20餘人。敵人坦克逼近,李衛明挺身而出,腰間捆綁着手榴彈,奮不顧身撲向敵人坦克,坦克爆炸癱瘓,李衛明粉身碎骨。姚子青淚如泉涌,高喊:弟兄們,殺身成仁,報效國家!寶山之戰,全營600多名戰士全部壯烈殉國。

淞滬大會戰中犧牲的團級以上將領,還有黃梅海、蔡炳炎、官惠民、吳繼光、李維藩、汪化霖、路景蓉、李遠新、韓應斌、蔣先維、秦霖、龐漢禎、楊傑、李友梅、竇長青、丘之紀。黃埔軍校第6期至第10期的畢業生,幾乎全部殉國。20至30歲的年紀,人生才剛開始,他們卻已殺身成仁,父母失去了兒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小孩失去了父親。

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些年輕的面孔。他們都曾經以自己的死換取整個中華民族的生。他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戰爭未完,誓不獨存。

1938年長沙會戰,昆明分校11期60多名學生軍官陣亡。接下來的南京會戰,易安華、朱赤、高致嵩、韓憲元、姚中英、李昌齡、謝承瑞等戰死沙場。陣亡的基層士官更是多不勝數,有的能找到遺體,追授埋葬,有的遺骸根本無法辨認,甚或屍骨無存。南京陷落,日軍屠城,國破家亡。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中國抗日戰爭前十年,遭日寇鐵蹄瘋狂蹂躪,半壁江山淪爲敵後;後四年以同盟國的身份獨力撐持中國戰場,配合盟軍於滇緬及印支一帶抗擊日軍,粉碎軸心國妄圖在中東會師的計劃,最終迎來局勢扭轉。盟軍在歐洲及太平洋全面反攻,中英美蘇以正義之師,擊潰德意日「軸心國」邪惡的法西斯。14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在幾乎所有的會戰中,黃埔軍校序列的將領都是重要的頂樑柱,同時也是犧牲最多的將士。

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中國遠征軍馳援緬甸。同古戰役,師長戴安瀾在戰鬥中壯烈殉國,年僅38歲。犧牲前,他拍回來的電報,遺言是:現在孤軍奮戰,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反攻反攻,祖國萬歲。他是國民黨人。就在這一天之前,左權(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血灑太行山,爲國捐軀。軍長左權是共產黨人,八路軍副總參謀長。他和劉志蘭結婚剛滿一年,生下兒子。他和妻子告別時笑言:等我回來。可是眨眼之間,已成永訣。戴安瀾和左權,不辱黃埔軍校的英名,以身許國,馬革裹屍。

1944年衡陽保衛戰,方先覺率守軍1萬7千多人,堅守47天,死傷無數,抵擋了日軍10萬人的瘋狂進攻。1945年,中日最後一次大會戰在湖南湘西,王耀武及其他將領大都來自黃埔軍校序列:施中誠、李天霞、韓浚、李玉堂、牟廷芳、丁治磐、王敬久、胡璉、侯鏡如、張靈甫。這次會戰徹底打掉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日寇自此衰竭,形勢逆轉。

不計其數的流血和犧牲,永不後退的堅守和抗戰,終於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勝利。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這一天,先烈們盼望已久,他們在天有知,可以含笑九泉。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4年抗戰中,從黃埔軍校一共走出來將帥3053人,士官20萬人,其中19萬人無一生還,犧牲率高達95%。云昌藩連長,1932年3月1日犧牲在上海江灣,年僅27歲。路景榮參謀長,1937年9月10日犧牲在上海寶山,時年35歲。1939年桂南會戰,鄭作民師長,夏驛團長和邵一之團長犧牲。1940年隨棗會戰,藍挺團長犧牲。1941年豫南會戰,燕鼎九副司令犧牲。1941年中條山會戰,王俊師長,梁希賢副師長和陳文杞參謀長犧牲。1942年長沙會戰,周名琳參謀長,劉世焱團長,賴傳湘副師長,黃紅團長犧牲。

抗戰時無一例外,在陣亡官兵的衣服口袋裏,都有這樣一個小本子,上面寫着:軍人守則,一不怕死,二不貪錢,三愛國家,四愛百姓,五不拉夫。服從命令,盡忠職務,嚴守紀律,履行任務,完成革命。

1965年,日本戰敗20周年,日軍退役將軍吉田在東京發文稱:中日之戰,日軍之敗是由於「大本營」統帥部對中國20萬受過黃埔軍校教育之軍官英勇愛國的力量未有足夠的估計。

支撐起中國抗戰勝利的黃埔軍校先烈們,還有千千萬萬爲國家戰死沙場的軍人和無數民間的抗日英雄們,撫今追昔,我們世世代代,包括香港在內的所有中國人,虧欠他們的恩情最深。他們不怕死,不爲錢,不爲權,愛國家,愛人民。19萬黃埔軍校畢業的士官慷慨赴死。在軍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國魂。只爲護國征戰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血性,他們是真正的國家脊樑。

今天我們身居香港,深刻回憶反省這段抗戰歷史,要「感謝」過去一年泛黃黑暴動亂「利大於弊」。你們一小撮反中亂港的漢奸叛徒犯下危害國家安全的四宗罪,必將被繩之於法,以收震懾之效。特區政府在中央的引導下,必將改弦易轍,挽狂瀾於既倒。家國情懷是港人安身立命的唯一正道,在國家意識的大是大非面前,無所謂「政治中立」:那是陳腐思維,誤導騎牆,糊塗蒼白。正是:

血沃中原肥勁草,一聲驚雷春來到。
國安立法動心魂,先烈垂察我目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政治中立」屬陳腐思維 家國情懷乃港人本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