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店點先至有「盈」

疫下舖租平創業省成本 行業百花齊放競爭激烈
近年本港市面湧現不少眼鏡零售店,不少標榜銷售日本的手工眼鏡,雖然售價較坊間眼鏡品牌高昂,卻其門如市,分店開完一間又一間;與此同時,又多了一批視光師和失業人士趁疫下舖租相宜創業,以及一些網上眼鏡開倉平台,自行研製兒童眼鏡等網店崛起。一時間,香港眼鏡零售行業可謂百花齊放,但林林總總的眼鏡店,競爭何其激烈,它們又要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實現盈利目標呢?
視覺生活雜誌(V.MAGAZINE)董事Jordan表示,近期多了視光師在疫下創業,他們只需持有行內所謂的「視光師1仔牌」,就可成為眼鏡店的註冊視光師,提供驗眼配鏡服務。而老闆本身亦是視光師的話,先節省了一份視光師的薪水,加上現時疫下舖租相對便宜,令到市場上多了視光師開眼鏡店做老闆。Jordan並指,「眼鏡零售這行業要入行其實不像外界所想那麼難,因為創業固定成本不高,舖租和人工外,眼鏡貨源可按需要入貨,不需要太多現金流。」

Jordan又指,現時本港不少消費者追逐眼鏡時尚,追求明星所戴的品牌,限量版和手工眼鏡等等,例如日本職人的手工眼鏡品牌近年就在香港湧現。雖然這些日本手工眼鏡售價較一般眼鏡品牌高昂,由4,000元以上至逾萬元也不為奇。但Jordan指,日本手工眼鏡在本港已植根,不少朋友都較以往願意花多一些錢去買一副特別的眼鏡,已經不是一件純眼鏡產品,而是一股眼鏡時尚。
Jordan並指,本港眼鏡零售市場多元化,由平價的網店,傳統連鎖店如溥儀、眼鏡88,到屋邨街坊店,日本手工品牌店等都有,整個行業可謂百花齊放。但他指,整體行業仍然因為旅遊限制,少了遊客光顧,以及疫情下經濟未完全復甦等影響,市民只感受到坊間多了很多眼鏡店,但行業發展仍未達高峰。
日本手工眼鏡的由來
近年,不少香港文青和潮人都追求更舒適、更高質的鏡框,日本的手工鏡框就成為大熱。而所謂日本手工眼鏡,是指在鏡框的製作過程中,除了機器生產程序外,必須用人工去完成工序。簡單來說,在製作過程中有人工參與製作出來的眼鏡,就稱之為手工眼鏡。日本職人製作向來是品質保證,其中由賽璐珞(合成樹脂)手工鏡框到鈦金屬工藝眼鏡都不乏捧場客,大師級職人如金子眼鏡、泰八郎、丸山正宏、白山眼鏡等都為港人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