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單車(公路)賽上周在珠海舉辦,賽事圍繞跨境創新協作、地標賽道設計、科技保障突破三大核心展開並圓滿結束;男子、女子個人計時賽的賽道依託情侶路沿海設計,景色迷人。男子個人賽全程231.8公里,成為全運會史上首個跨境賽事,串聯香港、澳門、珠海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103名運動員參與,場面振撼。女子個人賽全程138.7公里,香港隊李思穎衛冕冠軍,衝過終點的一刻,緊張刺激。
賽道的亮點是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串聯珠海漁女、珠海日月貝大劇院、澳門北安碼頭、香港迪士尼樂園等地標,展現大灣區風貌。珠海情侶路段以平緩濱海路線為主,輔以短坡彎道設計,考驗選手的節奏控制與體能分配能力。
跨境協作與技術創新方面,首次實施「跨境無感通關係統」,在粵港、粵澳分界線架設無線射頻識別設備,通過「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實現運動員6次跨境「零減速通關」,信息核對由後台實時完成。如果將來經過壓力測試之後全面推廣,應用無感通關系統用於香港、澳門兩行政特區跨境進出深圳、珠海兩經濟特區,便可聯通大灣區「直行直過」、毫無阻滯。筆者相信,以「中國速度」,未來數年可以分階段實施,達到通關百分百絲滑的程度。香港選手李思穎評價,通關時完全感受不到界限。是不是很神奇?
粵港澳設立聯合指揮中心及移動指揮車隊,醫療、安保團隊使用統一通信系統無縫銜接,以保障三地協同。港珠澳大橋分段封控只有210分鐘,以確保賽事安全。筆者有香港朋友參加全運會做義工,據悉,香港義工隊伍超過15000人,民眾的參與感十分飽滿。
賽事成果和競技表現相當突出。參賽選手們認為單車賽道環境讓他們「身心俱佳」、取得「生涯滿意成績」、沿途觀眾的加油聲是他們「堅持的動力」。筆者認為,賽事是對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實戰檢驗。推動「軟聯通」創新,在這方面有突破性意義,因為首次實現了全運會跨境辦賽,體現「一國兩制」下體育領域的制度協同;通過體育盛事深化大灣區的民心相通,為港澳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珠海成就這場「體育+文旅」的灣區盛事,為運動員和觀眾留下了獨特的「珠海記憶」。為什麼單車項目在珠海舉行?濱海賽道和港珠澳大橋海天一色的自然環境當然是重要考慮。筆者估計,這或許和單車(廣東白話俗稱「單車」)是由珠海唐家灣人唐觀翼引進到中國這個歷史背景有關,但珠海政府在這方面好像並沒有官方介紹。
現代交通工具,單車和火車由英國發明,汽車和飛機由美國發明,現代化高鐵系統由中國發明。筆者相信,將來飛行自動電車(低空經濟)或會將由中國發明。這是題外話,筆者另文論述。
唐家灣名人之中,有唐元湛家族。唐元湛是清朝洋務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是清政府派幼童出洋到美國留學的成員之一。唐元湛回國後成為電報業先驅。他參與辛亥革命,順應世界大勢、嚮往人民共和。他為國家的電信系統服務開創新產業。唐元湛晚年參與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雖然失敗,依然滿腔熱忱、從事教育事業報國。唐觀翼是唐元湛之子,留學英國。上海進入蒸汽時代後,唐觀翼因為有機械製造的技藝在身,出任鐵路機務總管。他引進單車到中國,建立「翼牌」單車,自主設計生產的單車達到了五變速,成為全球首創。他舉辦上海市單車競賽運動會,發起了滬津平(上海-天津-北平)單車拉力賽,倡導健體強國的中國夢想。
唐炳良(1906至1940年,只活了34歲)是唐觀翼的兒子。1937年,日寇侵華的炮火擊碎了上海的基業,打破了校園的寧靜。唐炳良參軍抗日,冒着敵人的炮火,投身軍需保障工作,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廳上尉軍需官。他負責調度戰時物資,深入前線、保障部隊的後勤補給,在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下維持我軍的戰鬥力和持續運轉。1940年,唐炳良在浙江省象山縣執行物資輸送任務時遭遇日寇空襲。為保護重要軍需文件,他放棄掩體優先轉移物資箱,不幸被敵機掃射,身中數彈壯烈犧牲。2015年,唐炳良獲授「抗日英烈」稱號,名字鐫刻在浙江抗戰紀念館英烈牆,入選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象山縣至今保留其遇難地紀念標識。
唐炳良以文職之軀踐行救國使命,展現了知識分子在民族存亡之際的擔當。日本從1937年8月13日起,集結海陸空三軍狂攻上海,旨在一舉重創中國。上海自從洋務運動以來,開始以國際化的眼光和規模進行建設。當年,所有繁華區段都是日空軍的轟炸目標。八一三淞滬會戰之後,正在實施大上海建設的黃浦江灣地區變成一片廢墟,唐元湛和唐觀翼父子為之貢獻過智慧和力量的鐵路在戰爭中毀壞嚴重。在嫡孫唐炳良的積極參與下,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積極集資修復,拆除了辦公大樓、放棄兩層以上的損壞部分,改建後,以最短時間恢復生產運輸的使用功能。鐵路管理局暫時租借北蘇州路的河濱大樓辦公。上海陸上運輸門戶大部分被炸毀。亞洲最大的印刷廠——商務印書館總廠,在戰火中化為灰燼;中國最大的圖書館——東方圖書館,有大量珍貴典籍、位於寶山路西、落成才八年,40萬冊藏書在日軍的炮火中全部被毀。
100年前,唐炳良在上海(19歲)。可以想像他當年在上海灘頭騎着父親生產製造的「翼牌」單車沿濱海大道馳騁,鍛煉身體,意氣風發,前面是人生的坦途,一片光明。他當年可能不曾想到12年後日寇竟大舉入侵,窮凶極惡、如狼似虎,企圖徹底摧毀上海這座正在蓬勃發展的東方名城。當年,唐炳良和百萬中國青年一樣,奮起捨身抗敵。100年後的今天,第15屆全運會單車項目在珠海舉行。懷緬過去,活在當下,展望將來,筆者不禁百感交雜。如今,高市早苗發狠話,日本軍國主義者目露凶光。正是:「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謹以此文,向唐元湛家族祖孫三代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努力致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