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美眾院「反華周」推動對華新冷戰

約翰遜妄言中國構成「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脅」。(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國會於當地時間周一(9月9日)復會。在今年總統大選之前僅剩約3周會期之時,眾議院竟仍安排一周時間作為「中國周」,計劃審議各項惡意針對中國的法案,令「中國周」堪稱「反華周」。多間美媒和政治專家分析稱,美國在選舉之際大打中國牌,暴露出美國兩黨的政治操弄,是美國推動對華新冷戰、進行地緣遏制政策的重要體現。

報告指出,「中國周」涉及的法案涵蓋涉港議題,亦包括生物科技、電動車、無人機和農業等領域。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今年7月預告稱,共和黨主導的眾院將推動多項針對中國的立法。約翰遜聲稱中國構成「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脅」,「國會必須集中精力用我們掌握的一切手段對抗中國。」

多數法案由共和黨主導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數據顯示,從去年1月起,今屆美國國會已提出約700項與中國有關的立法,但絕大多數都未能通過,有78項法案成為法律。「中國周」有關法案的投票日程尚不清楚,是否所有法案都將在本周內進行表決仍有待確定。

即使相關法案沒有獲得通過,國會亦可能設法另尋途徑闖關。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庫珀認為,部分議案可能會被納入《國防授權法案》這項每年必須通過的法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副主席墨菲直言,「在華盛頓,要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把它放在中國或國家安全的框架下。對中國過於強硬不會產生任何政治後果。」

《華盛頓郵報》分析稱,美國將中國視為其最大地緣政治對手,這些被炒作渲染成「可確保美國贏得競爭的法案」,反映出美國國會需要採取行動對抗中國的強烈共識。與此同時,「中國周」的多數法案由共和黨主導,這也是選舉季推動團結共和黨人的一種嘗試。

專家:兩黨爭對華政策主導權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指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早前訪華,表明總統拜登政府希望管控以穩定為主的中美雙邊關係。由共和黨主導的眾院現時密集討論涉華法案,顯然是試圖在大選臨近之際,對抗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

李海東認為,美國國會尤其眾院意圖與拜登政府爭奪美國對華政策的主導權,兩黨之間圍繞對華政策的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國會試圖推動美國接下來數年對華政策總體方向,極力傾向對抗衝突,「國會在美國對華政策中,愈發扮演極具破壞性的角色。」

政客大打「中國牌」 散播陰謀論忽視民生

大肆攻擊中國已成為美國政客的必選項。《華盛頓郵報》報道,截至本月初,全美已有171名國會議員、各州州長和州議員參選人,在競選廣告中提及中國。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不遺餘力,攻擊對手「與中國關係密切」。報道形容,美國政客早已將改善民生拋諸腦後,只為迎合對華懷疑情緒,令競選充斥針對中國的陰謀論。

報道引述政治廣告資料庫AdImpact數據顯示,2020年大選期間,多數攻擊中國的競選廣告來自共和黨陣營。來到今屆大選,候選人已不分黨派、爭先恐後播廣告攻擊中國,尤其在中西部州份,選情告急的民主黨政客不擇手段大打「中國牌」,試圖吸引保守派選民支持。

許多美國政客的「中國威脅論」毫無依據。肯塔基州眾議員科默聲稱,中國可能「暗中培養政治領袖」,在美國政府中「站穩腳跟」。蒙大拿州的國會參議員候選人、共和黨人希伊則聲稱,是中國人「偷走美國人的工作、購買蒙大拿州的農田」。

捏造對手與中國聯繫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許多政客攻擊對手的方法,是絞盡腦汁形容對方「與中國有關係」。在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凱西聲稱,共和黨對手麥考密克曾擔任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行政總裁,因此對方肯定參與「投資了中國企業」,從而「助長美國芬太尼氾濫」。

至於同為搖擺州的密歇根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候選人斯洛特金揚言,共和黨籍候選人羅傑斯曾在AT&T和諾基亞等科企工作,且這些科企與中企有貿易往來,所以羅傑斯「一定暗中收取中國的利益」。羅傑斯也不甘示弱稱,是身為國會眾議員的斯洛特金「簽署保密協議」,才令中企國軒科技在密歇根州興建了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分析稱,2019年以來,美國國會對華負面態度更為激進,單是2021年提出、旨在打壓攻擊中國的法案數目,便是2013年同期的6倍。

部分美國政客出於拉攏亞裔選民需求,不支持大打中國牌。在華裔社群聚集的加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托雷斯稱,「我們要小心處理對華議題,這會在社群中帶來暴力威脅。」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美眾院「反華周」推動對華新冷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