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文評武論|通關政策敢行先試 香港抗疫的擔當與機遇

文/吳志斌

9月23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對外正式宣布,香港將進一步放寬入境檢疫政策,自9月26日香港時間6點起,將取消目前的「3+4」(三天酒店隔離檢疫,後續四天自我醫學監測)改為「0+3」(取消酒店檢疫,改為3日家居醫學監察),但抵達後的前三天內維持不許進入餐館食店、酒吧等指定場所的規定。雖然機場入境的居民與旅客仍需接受核酸檢測,但已不需要「檢測待行」,而是改為「檢測放行」,即在機場接受檢測後,便可自行選擇交通工具離開機場。與此同時,經由香港機場進入香港的旅客無須再提交起飛前48小時內陰性核酸檢測證明,只需登機前24小時內快速抗原檢測陰性結果。特別是,即便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香港居民也可以登機回港。更為主要的是,從26日起,供香港居民從中國大陸免檢疫返回香港的「回港易」與供非香港居民免檢赴港的「來港易」機制將不設置限額,且適用範圍更擴展至內地全部省市區與澳門特區。

BBC中文新聞網將香港與世界通關的政策公布稱之為「恍如骨牌的24小時」,不少本土的評論者更將此舉形容為「跳級式」的防疫政策改變。據悉,在李家超政府公布檢疫政策放鬆的當天,一組來自旅遊訂購平台Trip.com香港及台灣地區的電子商務數據顯示,「Trip.com(香港)航班搜索量激增95倍,訂單量較上周同期增長50%。航班方面,前5個出境目的地包括東京、曼谷、大阪、首爾和新加坡,訂單增幅較上周分別為650%(東京)、200%(曼谷)、30%(大阪)、100%(首爾)和100%(新加坡)。而在港府公布『0+3』後,同日0:00至15:45期間,航班瀏覽人次較上周同期激增120倍。」

香港如今「跳躍式」地放寬檢疫政策是否有據可依?9月19日,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連同三位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撰文,指出在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面世且投入廣泛使用後,新冠病毒從傷及肺部的烈性傳染病轉變為較為溫和的風土病。而對比六月份香港的感染數據,第六波疫情的「粗病死率」已降至0.097%,而自第五波疫情后,自然感染加上接近九成的兩劑疫苗接種率使得香港建立起了一道重症免疫的屏障,與此同時,公共醫療的體系運作良好,負荷容受充足,完全有能力、有條件面向世界,接通國際。特別是在8月12日施行「3+4」後,抵港人數上升了20%,而輸入個案的比例則持續下降(4.7%回落至3.3%),或從而可見全球確診數字的下降。故此,此時此刻的大開放是基於科學數據的判斷,是香港政府以人為本、務實高效的周全體現。

如果說感染人數的下跌和致死率的降低是香港通關世界的大前提,那麼近年來香港自身的財政壓力和人才流失嚴峻的情況則促使港府必須面對在如何抗疫和如何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前公布,香港本財政年度的赤字恐將達到歷來的「第二高」即1000億港元赤字,比先前估算擴大近一倍。政府收入低迷,股市樓市疲軟,中小企業因疫情衝擊嚴重,普通市民消費降級,種種跡象都表明且警告本年的香港經濟都已經處於了負增長的邊緣,商界也頻頻傳出對香港經濟走向心急如焚的呼籲。而由於香港先前的強制海外入境檢疫政策,數場國際賽事接二連三地「離開」香港,例如近日國際龍舟聯合會決定將2023年世界龍舟錦標賽從香港改到泰國舉辦。9月21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稱,香港長期的嚴苛檢疫政策對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是致命打擊。此外,部分國際郵輪集團考慮放棄香港港口,轉到新加坡開展業務。故此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警告,檢疫政策再不放寬,「未來兩年香港恐怕不會有郵輪泊港,失去母港地位」。以上種種都表明,香港經濟已經到了不能不開放的地步。而此時港府果斷拍板,體現出了當屆政府的魄力和擔當,敢作敢為,在防疫和發展之間平衡左右,做到既保護「民身」,也保障民生。

香港之所以可以「跳躍式」地實現與國際接軌,通關世界,這更與內地的支持密不可分,香港對海外的通關是「試水」也是「試驗」,是「一國兩制」在香港防疫政策上的充分體現,為內地的未來開放敢為先試,打響第一槍。標普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認為,「即使中國大陸維持其對抗新冠立場基本不變,香港仍能邁出一步,有助於強化『一國兩制』中的『兩制』。」香港是內地走向世界的前哨,也是連接內地和世界的橋樑,既然香港有能力、有條件率先通關世界,那更要將之作為服務內地,回饋內地的義務和責任,將「一國兩制」的靈活性和變通性發揮極致,一手抓好「一帶一路」的新藍圖,發揮樞紐作用,實現內地與世界的互動共聯,一手抓牢本地的經濟發展,維護和鞏固其傳統的航運、金融等國際領先的優勢和地位。

經此一疫,香港時隔三年,重新面對世界,擁抱國際。這三年之中,香港與其說是「閉關」不如說是「潛心修煉」,是更好地領悟和把握「一國兩制」的精髓,是更深層次地思考未來發展道路的轉型,是更全面且敏銳地應對世界發展之變局,不妨再看此後三年,香港又可如何,世界又能如何?

(作者為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評武論|通關政策敢行先試 香港抗疫的擔當與機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