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 | 志記木廠給北都發展帶來的啟示

文/黎岩

逾70年歷史的上水志記木廠近月接獲收地通知面臨收地結業,9月13日成為最後一日限期。特區政府提出構建「北部都會區」計劃,志記木廠所在的馬草壟路「有幸」被劃入古洞北新發展區範圍內刊憲收地,近月獲地政總署發信告知必須在限期前搬走,廠方聲稱儘管政府做出特惠補償1400萬元的安排,但並不足以讓廠方找到適合新址搬遷,木廠第二代負責人權叔稱有從元朗覓地,但目前未有任何結果,故木廠正面臨結業危機。

地政總署於今年4月11日通知志記木廠經營者,有關業務符合領取業務經營者特惠津貼的資格及相關特惠津貼金額,如木廠經營者不接受特惠津貼,可就土地被收回而蒙受的損失,根據相關條例向政府提出法定補償申索。此外,木廠作為土地擁有人亦符合資格就被收回的土地業權領取土地補償。

早前,地政總署一度通知志記搬遷限期定為7月30日,其後因應環境及生態局改稱可運往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PARK林區轉廢為能,清場日子延至9月13日,發展局強調因應開展工程需要,政府已沒有空間延遲遷出限期,地政總署會按程序採取土地清理行動。志記木廠的位置,將是古洞北新發展區首階段的發展地方,私樓及公營房屋會分別在2023/24年及2026/27年開始陸續落成,當局需要進行有關的基建配套。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5日表示,當局會根據賠償機制,向木廠賠償1,400多萬元,呼籲營運者盡早配合政府行動遷出,並稱當局已經給予數次限期,若如果不斷有新限期,限期將變得沒有意思,表明「總要有一天,限期是真正的限期才行。」而最新的限期早幾日已到期,地政總署要安排進場清拆。

由1948年開始經營走過大半個世紀的志記木廠,因發展問題先後經歷四度搬遷,其中留在上水古洞馬草壟現址已有近40年輝煌歷史。在這個面積達1萬平方呎的空間,志記由一間原木加工廠,轉型成為專門回收廢木、經篩選開解後翻新成再生木材的地方,廠方稱已努力清走廠內逾千噸木材,但目前只清理大約200噸,其餘800噸尚未有著落,當中包括兩星期前由中電轉介處理的木製電線杆。

志記的名字來自王鴻權的父親王志——一名來自內地的移民,在1940年代來到香港之前,他曾在澳門做過廚師和人力車夫。之後在一家鋸木廠找到了工作,向香港貧民區的人們出售木材邊角料和柴火。到1948年,王志開設了自己的木廠。起初,他為商業板條箱切割木板。等到能買得起重型設備後,他開始加工更大的木材,其中大部分來自南亞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主要加工牆板、桌子、長凳和棺材。多年來,隨著香港的發展,志記為給新的道路和隧道、地鐵站和公共住房讓路搬遷了四次。1983年父親去世時,王鴻權和弟弟西蒙·王正在建造現在這家工廠,他們與最小的妹妹王美嬌一起經營這個家族企業。

早於2019年,政府已經知會王鴻權,必須交出該地塊。從那以後,木廠向各種機構請願,極力試圖挽救它,甚至提議把它變成博物館。但由於當局與木廠就賠償數目及搬遷等多項事宜談不攏,長期拉鋸,政府亦未見有強硬立場,結果就一拖再拖拖至今日。

今時今日,新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凡是要看結果而不是在乎過程。更加因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不僅僅將要落實李家超將公屋輪候計劃縮減一年的施政目標,更要在推動北部發展的過程中,加速深港融合,加速大灣區融合,並在融合的過程中,推動本港創新科技及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歷屆政府在施政過程中,能協商就協商,能讓就讓,能拖就拖,結果諸多發展事宜成了蹉跎歲月,明日復明日,加之被某些勢力操縱的所謂民意挾持,小腳女人走路,亦步亦趨,謹小慎微,生怕惹出麻煩,遭到輿論申斥。四面討好的結果,雖然試圖營造八面玲玲的表面結果,其實是樣樣不討好,處處不被領情。就拿粉嶺高球場土地用途,政府為了扔掉這個燙手山芋,搞了個轟轟烈烈的土地大辯論,辯論的結果,只是象征性地割去其中32公頃的邊陲角料用作發展,以求取得發展與保育、政治與經濟的平衡。雖則如此,也是遲遲不見動刀動鏟,結果是非常技術性地把這個燙手山芋留給了本屆政府。以至於到目前,各方仍爭持不下,那班見風使舵的環諮會成員,乾脆來個拖字訣,要求有關方面補充更多環評資料再議。

老實講,香港發展或許不缺粉嶺高球場這塊邊陲小地,或許也不缺志記木廠這塊飛地,如果發展局每每遇到這樣的頑石,都抱持如此心態繞道走,那麼,所有的發展規劃將何日才能實現?早前有幸沿深港口岸帶香港一線走了一圈,對面高樓林立,生機勃勃,河這邊的香港任由茅草瘋長,大片大片的農地棕地荒蕪,若果不是本地人,初來乍到這些地方還以為到了南美洲。深圳河本來蜿蜒曲折,一時分不清深港,陪同的陳月明議員打趣說道,很簡單,三層以下肯定是香港,三層以上肯定是深圳。這或許就是發展的差距,或許就是發展眼光的差距。

比起規劃豪擲千億去填海造地,政府花點錢作出適當賠償收回棕地農地,孰難孰易,自在其中,況且這些農地棕地都是隨時可以開發發展的熟地,且絕大部分棕地目前所從事的行業都是垃圾廢料處理及汽車修例、設備閒置等等夕陽產業,多數都是類似志記木廠般由老一代經營,其後代根本就無心經營下去,只等政府迫遷賠償,若然賠償金額到位,自然袋袋平安。主事官員相信是不願面對死纏爛打的「刁民草寇」,畢竟,填海造地聽不到魚兒的反對聲音。

既要明日大嶼填海,又要全力拓展新界北,政府未必有如此財力精力,捨難取易,重點發展北部都會區,既是北部鄉民的期望,更是推進融合的必然選擇,新界北鄉民已經等得失去了耐心,自然而然,深圳也不會停下發展的步伐等待香港。若然想做事會做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處理志記木廠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 | 志記木廠給北都發展帶來的啟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