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 |通關在即 兩地協商有序進行中

文/黎岩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5日)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致辭時表示,明白香港各界熱切期盼免檢疫通關,中央人民政府及特區政府昨日亦發出積極正面的信息,雙方的討論、專家的對接均有良好的進展,希望很快可以真正為香港居民帶來好消息。她又表示,期望明年2月可以恢復有規模的通關。

林鄭月娥又說,現時內地到香港免檢疫已落實,包括「回港易」和「來港易」計劃都已順利落實,前者已安排有30萬香港居民回港,而來港易亦有超過1萬多的非香港居民可以免檢疫來港。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昨日(4日)亦表示,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發言人強調,中央始終十分關心香港的疫情形勢,多措並舉支持香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恢復內地與香港「通關」的問題,一直與特區政府保持密切溝通,深入交換意見,推動兩地防控措施的有效銜接。發言人指出,內地與香港的防疫專家近日已經再次舉行會議,共同研判兩地疫情,並聚焦防範疫情跨境傳播的一系列具體問題深入討論,取得了許多共識。可以說,雙方正相向而行,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

昨日(11月4日)有媒體引述內地衞生官員指,最快有望於下月中啟動有限額、僅限廣東範圍、雙向免隔離通關。今日亦有媒體報道,為加快協商通關,內地方面理解香港一些防控措施與內地做法不一,但需要確保效果一樣,因此內地將派員抵港視察香港的檢測情況、閉環式管理、機場措施等,確保能夠達致兩地通關要求。至於「通關」首階段的配額及熔斷機制,消息指,兩地目前仍未取得共識,暫時仍處於「拋磚引玉」的階段,當中港方開放予內地的配額初步擬參考「來港易」及「回港易」的數字。

為配合內地通關的嚴格要求,達致與內地一致的防疫措施,以便堵塞防疫漏洞。港府11月2日宣布,將於下周五(11月12日)把有關群組收窄至跨境客貨車司機、機組人員、貨船船員、履行政府職務人員等5類,故連外國總領事來港也必須進行家居隔離。

林鄭月娥10月26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亦表示,特區政府為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現正努力推進防疫措施盡量與內地標準一致,包括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來港群組安排。

為何即使香港已經實現「本地感染清零」目標多時,但入境內地時仍要接受14日的強制集中檢疫措施,而無法像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一樣,與內地達成雙向免隔離通關?為何分別對待港澳?

其實,通關最大的障礙是香港囿於「制度區隔」的思維,認為香港防疫標準難與內地對接,並且長期在在「清零」與「共存」之間猶豫徘徊。特別是在海外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情況下,港府仍對從當地來港人士相當「優待」豁免隔離,一度豁免機組人員或客貨船員的檢疫措施,容許他們在社區活動自如;而對由歐洲回港的港人施行形同虛設的居家隔離;或是容許市民自由前往檢疫酒店探訪從高風險地區回港親友,結果引起多次本地大規模爆發;況且多次出現社區疫情爆發而有無法追蹤源頭的宭況。據統計,從去年2月到5月,有約20萬人次豁免隔離進入香港,到今年人數更是有增無減,從1至7月有約30萬人在出入境時獲得豁免強檢資格。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只有一致的防疫措施才能達致一致的防疫效果。

儘管內地早於去年解除省市封鎖限制,但仍然維持相當嚴格的入境檢疫安排,以免防疫功虧一簣。例如曾與內地實現通關的澳門在國慶假期前出現零星不明源頭確診個案後,即時熔斷叫停通關,待情況穩定後才能恢復通關。海外入境人流較少的澳門尚且如此,更何況身為國際都會的香港?

香港與內地專家上月底進行通關對接會議後,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透露,內地提出十分明確的「通關路線圖」,並會重點關注本港如何收緊出院安排、收緊抵港豁免檢疫群組、加密高曝露群組人員的檢測次數、增設有具追蹤功能的「通關碼」。也正是有內地如此明確清晰的通關要求之後,港府近期的確開始收緊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加密高危群組檢測,並將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出入政府場所等。據悉,內地已經不再執著於香港安心出行必須具備追蹤功能,這已算是對香港的重大讓步。

港府已於近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豁免檢疫安排,包括外國總領事或至少同等的駐港代表,抵港須進行家居隔離,其餘領事人員及家屬則由現在家居隔離改為要在酒店檢疫;只有跨境貨車客車司機、機組人員、貨船船員、履行政府運作的政府人員五類人士可獲豁免。這對香港「外防輸入」策略而言,可謂邁出關鍵一步,也就為通關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

其實,面對黑暴後百廢待興的社會經濟環境,優先與內地通關明顯更符合香港利益。也就是說,在通關問題上,港人更急,港府更急。據工業貿易署統計,截至本月22日,有約2.7萬人通過在內地設廠並為製造供港物品的公司和在內地從事生產作業的港商兩項豁免入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負責的金融業及上市公司合資格者豁免安排,至本月25日共收到388個申請,批准其中86宗。由此可見,相關豁免措施申請者並不多,取消豁免實際影響有限,亦能獲得商界理解。若然通關,將有更多人更大機會前往內地,有助恢復兩地經濟往來。

至於有外商提到的「病毒共存,與內地通關不比與國際通關重要」的觀點,更是不可取。隨著天氣轉冷,多國再次面臨多點散發的新一波疫情,變種病毒Delta+更有蔓延跡象,世界衞生組織昨日就發出明確警告,鑒於各國的大幅度放寬防疫措施,歐洲地區或再度成為新冠疫情的震央。這而其中一個最為不能忽視的因素便是,12月中將接近傳統的留學生大規模返港度假的長假期,倘若港生由歐洲將病毒帶回香港,在新的變種病毒具有症狀不明顯的特徵的情況下,疫情在本港社區擴散的風險不可小覷。若然12月中通關,這勢必給內地防疫工作帶來沉重壓力。這可能是內地部門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另一個問題。

政府抗疫專家之一、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早前就指出,一旦採納「與病毒共存」地方的人來港,很容易重蹈新加坡疫情捲土重來的覆轍。作為國家的「南大門」,一旦香港防疫出現破口,所帶來的對社會、經濟和民生的影響難以估量。由此可見,內地絕不會因小失大,決不會因為僅僅是700萬人的呼聲,就忽視對14億內地人生命健康的影響,就忽略對內地來之不易的防疫成就的衝擊。港人亦應該充分考慮國家的防疫大局,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謹慎樂觀地面對兩地通關。關,遲早會通,稍安勿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 |通關在即 兩地協商有序進行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