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文/張琳

新鮮出爐的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最近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香港新冠疫情不斷反復,服務業旅遊業等受到重創,失業率屢創新高。為應對經濟下行及防疫抗疫的工作,財政年度赤字急升至歷史新高。面對節節攀升的政府財政赤字,香港「財爺」陳茂波司長也不得不在稍早放出的新一年度預算案的預告片中,講明預算案要「睇餸食飯」,難免選擇有限。2021/22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教育經常開支為1007億元,較去年增加3%左右,但是增幅在各項政策範疇排名最末。相對於政府經常性開支,教育佔比19.5%,進一步少於去年的20.5%。今年經濟形勢嚴峻,教育經費減少也屬無奈之舉。趁着財政預算案的餘風,今天來說說教育公平性問題。教育經費的減少對於貧困家庭學生有什麼影響嗎?在貧富差距的社會,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據樂施會2018年發表的《香港不平等報告》顯示,香港最富裕一成及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差距,已由2006年的34倍擴大到2016年的44倍。2016年統計處顯示香港基尼系數為0.539,為40年來最高點,全球排名第9。教育一直被認為是社會階級流動的階梯。無論出身貴賤,眾人皆有機會靠自身努力和才華進入上層社會。香港兩任前特首皆成長於警員警宿舍,雖生活拮据,但精神富足,鄰裏和睦,人人皆有機會讀名校上大學。香港老一輩大都相信只要靠一雙手就可以撐起一片天。教育可以改變社會階級也體現在稱呼上,寒門學子、紈絝子弟、貧苦家庭也能出狀元。但現今社會,窮人再拚搏也出頭無望,寒門再努力也難出貴子。高企的樓價讓「拚爹」成為流行語。

哈佛大學羅伯特·普特南教授在《我們的孩子》一書中指出,階級鴻溝和階級固化嚴重影響下一代人的生活境遇,是社會衰落的重要原因,機會平等離人們越來越遠。書中顯示,貧富家庭在教育上的差距,不僅在家庭財富上,更體現在家庭結構,家庭教育和家長的社會關係上。中產及富裕家庭的父母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重視言傳身教,會早早做好規劃,安排時間陪伴孩子,鍛煉孩子積極自信的性格。他們關注孩子早期教育和潛能開發,培養讀書習慣。相反,貧窮家庭以生計為先,為衣食住行奔波,父母關係緊張更令日常生活「風雨飄搖」,孩子敏感易燥,欠自學能力。教育是一項投入大,收益未知的浩大工程。網上曾流傳養育一個孩子到二十歲,大約需要六百萬。雖然具體數字甚少有家長真正統計過,但其龐大的財力和心力支出是無法用數字來形容的。富裕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讓人感歎「比你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

政府教育預算減少對於國際學校、私校及名牌直資學校來說,影響不甚明顯。這些學校的辦學經費本身並非依靠政府資助,而更多來源於學費,學券及贊助等。相反,官校和津貼的財政完全依賴於公堂,減少經費就意味着減少支出,學校的師資安排,教育相關的舉措亦會受到影響。貧窮家庭的孩子將教育的希望寄託於學校,而富裕家庭可以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韆」都道出學習環境的重要性。畢竟大多數人都會在自己所在的階級社交,孩子的朋友圈也是家長關心的問題。私校和直資學校令中產和富裕家庭趨之若鶩,而貧困家庭望而卻步。高昂的學費和課外活動費挑選了經濟富裕家庭的孩子進入名校,進而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校聲譽。最近教育局推出的優化高中課程的網上工作坊就有老師提出,如果學校有較多學生報讀應用課程(AppliedLearning),會影響學校的名聲和家長對學生質數的評價。因為名校生甚少報讀應用課程,上大學,出國留學才是他們的目標。

談教育公平性,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榜樣是芬蘭。芬蘭的義務教育幾乎是「零擇校」,即便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有差異,芬蘭家長基本都是在家附近學校就讀,「階級差異」被弱化。即使學生家住偏遠地區,政府也提供免費的交通運輸系統。基礎教育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術型文理中學或職業型的職業高中。而家長及社會對於兩種學校畢業的學生有着平等的態度和接納。雖然香港教育距芬蘭還有很大距離,但只要我們善用教育資源,將教育公平性帶上改革議程,教育及社會氛圍就可能由此改變。

教育是為人類造福的工具,是社會階級流動的階梯,是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鑰匙。如果我們任貧富差距擴大,當窮者越窮,富者越富,教育則變成上次階級維持秩序的武器,是社會矛盾的根源之一。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責任意識,「別人家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這是責任,更是人類文明的精神。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學生事務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