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拜登對華更強硬 比特朗普更難纏

拜登今晚將入主白宫,其對華政策備受矚目。(美聯社)

文/黎岩

美國白宮今晚將易主,拜登取代特朗普成為美國新任總統,77歲的拜登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拜登入住白宮,其內外政策一夜間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更成為左右全球經濟走勢的關鍵所在,自然而然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可以預見的是,外交履歷完整的拜登,美國朝野兩黨已經達成的繼續持久地遏制中國和平發展與崛起的共識,將成為拜登施政的必然選項,未來的中美關係將會波詭雲危,持續對抗冷戰,中美關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難以樂觀,中國所面對的對手不僅僅是美國,而是由美國煽動鼓動聯手的包括日本、澳洲在內的整個西方陣營。

獲拜登提名做國務卿的布林肯,日前出席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確認提名聽證會。他表明會將致力建立聯合陣線,對抗中國、伊朗、朝鮮及俄羅斯等國帶來的威脅。布林肯強調,美國繼續領導世界至關重要,否則會有國家試圖取代,如果無國家可以,世界將會出現混亂。共和民主兩黨議員促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另外,獲提名做國家情報總監的海恩斯亦揚言,指面對強勢獨斷的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美國應採取積極進取的強硬立場,恢復美國人民對美國情報圈的信任及信心。

至於獲提名做財長的耶倫,亦透過視像向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表示,中國明顯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需要繼續投資,確保能夠與中國競爭。耶倫無端指責中國一系列政策削弱了美國公司,包括非法補貼、傾銷產品、盜竊知識產權及為美國貨設立壁壘等,政府將採取所有可行手段,應對中方這些損害美國經濟的所謂的不公平及非法行為。

根據過往拜登作為奧巴馬政府時期對外政策的主要掌門人的政治履歷來看,對華交往經驗相當老道豐富的拜登,在美中關係對抗的道路上不會到處點火,因此中美對抗的烈度會有所下滑,但雙邊關係顯着改善向好的機會甚微。無論北京還是華盛頓,都抱持兩國是競爭者而非伙伴的戰略觀點。

在經貿與科技領域,拜登將着力於鞏固美國科技的核心競爭力,並促使中國作出減少國家干預的結構性改革。不過,與特朗普時期美國對華全面對抗不同,在拜登任期內,美國與中國有望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抗擊新冠疫情等非實力議題上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

拜登本人及其外交幕僚多是奧巴馬時期的老手,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對華政策將重回奧巴馬時代。由於美中關係情勢的迅速轉變,民主黨人的對華共識也已翻篇。拜登勢必高舉奧巴馬時代由拜登一手策劃的重返亞洲的戰略,打壓遏制中國發展將是美國未來最為迫切的戰略目標。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懷特(Thomas Wright)表示,民主黨人如今的普遍共識是,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在全球事務中變得更為強勢,這勢必會觸動美國最為根本的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這批幕僚希望拜登的對華策略比起奧巴馬年代的政策,更能觸及兩國的競爭關係。同時,拜登的外交團隊尋求結合競爭與外交接觸的對華策略,期望兩國的對抗關係不會導向針鋒相對的衝突、甚至世界大戰。拜登提名的國安主任蘇利文(Jake Sullivan)去年在《外交事務》雜誌上聯名撰文闡述美中關係的未來,便是以「沒有災難的競爭」為題。顯然,競爭對抗以不出現災難性不可控事態,意即一切都能在白宮掌控管控之中。

經濟學人智庫預期,拜登上任後,兩國的摩擦會從貿易迅速轉向其他的經濟問題,例如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經濟模式造成的市場准入不平衡等。但美方對貿易逆差的擔憂將會減少。拜登近日受訪時明確表示,不會撤銷目前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附加高關稅。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在短期內保留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可作為他與中方談判時壓制中方的戰略籌碼。

長遠來看,拜登政府或會降低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特別是美國公司與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品的產品,以期迎合美國消費者的日常需求,但對敏感行業零部件的關稅仍將持續,尤其是類似芯片,航空發動機等戰略性產品,將會優先列入拜登政府的管控範圍。

去年,拜登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寫道:「中國或會繼續這樣行事,她會繼續搶奪美國及其企業的科技和知識產權,繼續利用政府補貼為國企帶來不公平的優勢,在統治未來科技與工業上佔據優勢。」拜登政府將採取更多非關稅手段,例如動用政府資金鼓勵美國企業在國內生產。

在華為問題上,分析認為拜登將繼續特朗普的強硬圍剿打壓立場。但與特朗普將華為當作貿易談判的籌碼、多次調整口風比起來,拜登的政策將具有更高連貫性,並更有效拉攏盟友站在同一陣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及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孔誥烽此前對BBC表示,他預期拜登政府不會對香港政策作大調整,將主張制裁個別官員,反對系統性制裁香港。

拜登就任之後肯定要先面對疫情等國內問題,但從他關於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敵人、中國是美國長期競爭對手的立場來看,有兩點基本可以確認:一是免不了有遏制,但這種遏制不是無底線的打壓和脫鉤,不是新冷戰,而是講規則、有原則有目標有底線的。拜登的幕僚和中國政策顧問如伊利·拉特納、安東尼·布林肯、傑克·蘇利文、庫特·坎貝爾等,在競選期間都強調,不會和中國進行新冷戰或者使兩國完全脫鉤。二是強調競爭也並非就不要合作,在有些領域需要合作,拜登自己也不否認和中國開展有限合作的必要,特別是在面對全球暖化的問題上。問題是如何合作,布林肯的意見是站在「強勢地位」與中國合作。三是繼續以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同中國打交道,讓中國民眾重新感受美國的民主價值,潛移默化,企圖顛覆中國固有的傳統價值觀。

總之,拜登當政後,美國政府會加強對中國人權和意識型態的攻擊,盡可能多地製造令到中國難堪的話題局面;拋棄特朗普的單邊主義路線,拋棄特朗普對華單打獨鬥的困局,致力修復同盟友的裂痕,加強盟友結盟共同圍堵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用多邊主義的規則約束壓制中國,迫使中國遵守由美國牽頭訂立的國際規範;經濟上可能會有選擇地減少現有的貿易關稅,但會更多要求中國取消對國企的補貼,誘使中國順應西方進行改革變革,甚至透過世貿規則逼使中國履行承諾,做出改變;對中國龍頭科技企業尤其是關鍵行業和領域的科技龍頭企業的打壓會依舊,科技脫鉤趨勢將繼續,務求保持美國在未來科技的絕對領先優勢;在香港、台灣等議題上,不會以「不惜一戰」的姿態野蠻粗暴對抗中國,但會推動中方在國際規則的基礎上處理香港事務,推動台灣謀求更多的國際空間和地位;在關乎人類利益的大規模傳染病防治、反恐、核擴散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同中國進行有限合作,這個有限度即是必須確保美國主導。中美持續對抗將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向,中美雙方其實都已心知肚明:放棄幻想,準備鬥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拜登對華更強硬 比特朗普更難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